异字详情
异
异字概述
〔异〕字拼音是(yì),部首是廾部,总笔画是6画。
〔异〕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巳、廾”或“己、廾”,五行属土。
〔异〕字造字法是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 gǒng )从畀( bì )。畀,予也。本义是奇特;奇异;奇怪。
〔异〕字仓颉码是SUT RUT,五笔是NAJ,四角号码是77441,郑码是YYBE,中文电码是8381,区位码是5076。
〔异〕字的UNICODE是U+5F0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322,UTF-32:00005F02,UTF-8:E5 BC 82。
〔异〕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568,属常用字。
〔异〕字的近义词是反,反义词是同,异体字是異、𠔱、𢄖、𢍀、𥃲。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寅集下 部首:廾部
武英殿刻本: 第847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353頁,第12字
標點整理本: 第297頁,第11字
音《廣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之切,𡘋音怡。《廣韻》:已也。《書・堯典》:异哉,試可乃已。【傳】异,已也、退也。言餘人盡巳,惟鯀可試,無成乃退。【正義】异聲近巳,巳訓止,是停住之意,故爲退也。
音又,《集韻》:發歎也。
音又,《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𡘋怡去聲。《說文》:舉也。又,《廣韻》:退也。
义又,與異通。《列子・楊朱篇》:何以异哉。
注解
〔异〕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廾部。
〔异〕字拼音是y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己、廾。
〔异〕字造字法是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 gǒng )从畀( bì )。畀,予也。本义是奇特;奇异;奇怪。
〔异〕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ì] ⑴ 不同的⑵ 分开⑶ 另外的,别的⑷ 特别的⑸ 奇怪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羊吏切頁碼第79頁,第19字續丁孫
𢍀
異體异
舉也。从𠬞㠯聲。《虞書》曰:「岳曰:异哉!」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异,叚借為異。」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五反切余吏反頁碼第222頁,第2行,第1字述
舉也。從廾㠯聲。《虞書》曰:「嶽曰异哉!」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羊吏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414頁,第2字許惟賢第186頁,第9字
舉也。从廾。㠯聲。
段注羊吏切。一部。按篆從㠯。隷作异不合。疑篆隷皆從己而誤也。
《虞書》曰:
段注《虞書》當作《唐書》。
嶽曰异哉。
段注《堯典》文。《釋文》曰:鄭音異。於其音求其義。謂四嶽聞堯言驚愕而曰異哉也。謂异爲異之假借也。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像人頭上戴甾器,並以雙手上舉扶持之形。甾為裝水容器,戴於頭上需以雙手扶持,以防傾倒。甲骨文甾器形體多樣,作「、
、
」等形,均與田地字無關。金文、戰國文字皆承甲骨文字形而來,而《說文》篆文誤以為「从廾畀」。隸書字形則較近於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字形。楷書形變為「從田共」。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
异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159頁,第9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226頁,第2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179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110頁,第3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104頁,第4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367頁,第3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635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1474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541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65頁,第12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110頁,第2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816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3234頁【補遺】第16476頁【後編】第18179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683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227頁【崇文】第905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313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195頁,第1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284頁,第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