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字详情
怒
怒字概述
〔怒〕字拼音是(nù),部首是心部,总笔画是9画。
〔怒〕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奴、心”,五行属火。
〔怒〕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心,奴声。本义是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怒〕字仓颉码是VEP,五笔是VCNU,四角号码是47334,郑码是ZMXW,中文电码是1829,区位码是3713。
〔怒〕字的UNICODE是U+601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594,UTF-32:00006012,UTF-8:E6 80 92。
〔怒〕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742,属常用字。
〔怒〕字反义词是喜,异体字是㣽、怒、𡚿、𢘂。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上 部首:心部
武英殿刻本: 第910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380頁,第8字
標點整理本: 第324頁,第8字
音《唐韻》:乃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奴故切,𡘋奴去聲。《說文》:恚也。《增韻》:憤也。揚子《方言》:楚謂怒曰憑。憑,忍盛貌。小怒曰𪗮。言禁𪗮也。𨻰曰苛,言相苛責也。
义又,鬭怒,辨訟也。《周禮・地官》:凡有鬭怒者,成之。
义又,馬之肥壯,其氣憤盈曰怒。《後漢・第五倫傳》:鮮車怒馬。
义又,奮也。《莊子・逍遙遊》:怒而飛。言大鵬奮起如怒也。又,〈外物篇〉:草木怒生。言乗陽氣奮出而不可遏也。
义又,威怒也。《禮・曲禮》:急繕其怒。【註】堅勁軍之威怒也。又,虎怒則威。《後漢・賈彪傳》:彪字偉節,兄弟三人,而彪最優。天下稱曰:賈氏三虎,偉節最怒。
义又,怒,東方氣也。《史記・天官書》:旬始狀如雄雞,其怒靑黑。【註】怒色靑也。
音又,《玉篇》、《廣韻》、《正韻》:奴古切;《集韻》、《韻會》:暖五切,𡘋音弩 —— 義同。
音又,叶乃都切,音奴。《楚辭・九章》:憍吾以其美好兮,覽余以其修姱。與余言而不信兮,蓋爲余而造怒。
音顏師古《糾謬正俗》曰:怒有二音,《詩・小雅》君子如怒、〈大雅〉逢天僤怒,讀爲上聲;〈邶風〉逢彼之怒、〈小雅〉畏此譴怒,讀爲去聲。今山東、河北人但知怒有去聲,不知有上聲,失其眞矣。蓋字有動靜音,人多不講,皆此類也。从心、从弩省,怒若强弩之發,人怒則面目張起,凡怒當以心節之,故从心奴爲怒。
注解
〔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怒〕字拼音是nù,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奴、心。
〔怒〕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心,奴声。本义是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怒〕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nù] ⑴ 生气,气愤⑵ 气势盛⑶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⑷ 谴责:“若不可教而后~之”。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乃故切頁碼第355頁,第14字續丁孫
怒
恚也。从心奴聲。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與左形右聲字別。《周語》:『怨而不怒。』注:『作氣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反切乃布反頁碼第862頁,第4行,第2字述
恚也。從心奴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乃故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043頁,第6字許惟賢第893頁,第11字
恚也。从心。奴聲。
段注乃故切。五部。按古無努字。衹用怒。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尚書》「農(即勉也)用八政」,《方言》「怒,勉也」,皆努字之本字,《說文》無努字。
努字《說文》無。怒則作氣,故引申為怒力。「農用八政」之農訓勉,亦是怒力之怒。《方言》「怒,勉也」。
《尚書》「農用八政」,農訓勉;《方言》「怒,勉也」。故努力字當作怒。努,《說文》無。
白话解释
怒,愤恨。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奴”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篆文字形從心,表示內心的狀態;奴聲,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隸變作,楷定作怒。
怒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701頁,第4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887頁,第6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674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456頁,第11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422頁,第20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529頁,第6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603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5190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250頁,第4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78頁,第24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442頁,第2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3646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468頁【補遺】第17590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708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906頁【崇文】第3621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471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436頁,第5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1034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993頁,第7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