恝字详情

jiáㄐㄧㄚˊ
心部 共10画 上下结构 U+605D CJK 基本汉字
三级汉字通用字

心部

10画

6

10画 (恝)

上下结构

形声字

DHVN

QHP

CIYW

57332

1862

7702

U 605D

横、横、横、竖、横折钩、撇、点、斜钩、点、点

恝字概述

〔恝〕字拼音是(jiá),部首是心部,总笔画是10画

〔恝〕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㓞、心”,五行属木。

〔恝〕字仓颉码是QHP,五笔是DHVN,四角号码是57332,郑码是CIYW,中文电码是1862,区位码是7702

〔恝〕字的UNICODE是U+605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669,UTF-32:0000605D,UTF-8:E6 81 9D。

〔恝〕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中,序号6925

〔恝〕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jiáㄐㄧㄚˊ

基本解释

无动于衷;淡然。~置(不在意,置之不理)。~然。

详细解释

形容词
淡然,不经心。
neglect; do not care or worry;
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 —— 《孟子·万章》
恝然(淡然,无动于衷;不在意的样子);恝置(淡然置之,置之不理);恝视(漠视);恝情(忘情)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上 部首:心部

武英殿刻本: 第920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384頁,第28

標點整理本: 第328頁,第31

集韻》:居拜切,音介 —— 無愁貌。孟子》:公明高以孝子之心,爲不若是恝。

又,《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𡘋訖黠切,音戛 —— 義同。

又,《轉注古音》:苦計切,音契。山海經》:大荒之中,有恝恝之山。

又,人名。炎帝之孫曰靈恝。

又,《集韻》:牛轄切,音𩮁 —— 古與忦通。詳忦字註。〇【按】《說文》引《孟子》作𢗊,而丁公著《讀孟子》作恝,朱子因之,當以朱子爲正。

注解

〔恝〕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恝〕字拼音是jiá,上下结构,可拆字为㓞、心

〔恝〕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iá] ⑴ 无动于衷;淡然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𢗊”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下反切呼介切頁碼354頁,第10

𢗊

𢗊忽也。从心介聲。《孟子》曰:「孝子之心不若是𢗊。」

附注錢坫斠詮:「今《孟子》作恝。」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反切宜介反頁碼859頁,第7行,第2

𢗊忽也。從心介聲。《孟子》曰:「孝子之心不若是𢗊也。」

鍇注臣鍇曰:「忽略不省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下反切呼介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037頁,第5許惟賢890頁,第14

𢗊忽也。从心。介聲。

段注呼介切。十五部。

《孟子》曰:孝子之心。不若是𢗊

段注《萬章》篇文。今本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爲不若是恝。注云:恝,無愁之皃。張古黜切。丁音畍。按𢗊恝古今字。

𢗊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98頁,第14字
2陳昌治本第883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671頁
4說文校箋第454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421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1523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593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165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242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77頁,第21字
11標注說文第440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3636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0433頁【補遺】第17587頁
14通訓定聲第2655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903頁【崇文】第3609頁
16說文句讀第1465頁
17古字詁林第八冊,第1020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991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