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字详情
所
所字概述
〔所〕字拼音是(suǒ),部首是户部,总笔画是8画。
〔所〕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户、斤”或“戶、斤”,五行属金。
〔所〕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 hǔ )。本义是伐木声。
〔所〕字仓颉码是HSHML,五笔是RNRH,四角号码是72221,郑码是PDXP,中文电码是2076,区位码是4389。
〔所〕字的UNICODE是U+624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152,UTF-32:00006240,UTF-8:E6 89 80。
〔所〕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164,属常用字。
〔所〕字异体字是㪽、𠩄、𢨷、𢩇。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戶部
武英殿刻本: 第995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415頁,第16字
標點整理本: 第362頁,第3字
音《唐韻》:疏舉切;《集韻》、《韻會》:爽阻切,𡘋數上聲。《說文》:伐木聲也。从斤,戶聲。
义又,處所。《詩・鄭風》:獻于公所。又,〈商頌〉:及爾斯所。
义又,漢制,車駕所在曰行在所。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故所在曰行在所。
义又,《關西方言》:致力于一事爲所。所謂絕利一源也。《書・無逸》:君子所其無逸。又,〈召誥〉:王敬作所。
义又,語辭。《論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
义又,誓辭。《論語》:予所否者。《左傳・僖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
义又,指物之辭。《禮・檀弓》:其高可隱也。【註】謂高四尺所。《前漢・疏廣傳》:問金餘尙有幾所。【註】幾所,猶幾許也。〈張良傳〉:父去里所復還。【註】里所,猶里許也。
义又,姓。漢武帝時諫議大夫所忠。
音又,叶襄里切,音徙。班固〈西都賦〉:繚以宮牆,四百餘里;離宮別館,三十六所。
注解
〔所〕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戶部。
〔所〕字拼音是suǒ,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戶、斤。
〔所〕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 hǔ )。本义是伐木声。
〔所〕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uǒ] ⑴ 处,地方⑵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⑶ 量词,指房屋⑷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⑸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⑹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疏舉切頁碼第472頁,第12字續丁孫
所
伐木聲也。从斤戶聲。《詩》曰:「伐木所所。」
附注段玉裁注:「伐木聲乃此字本義。用為處所者,叚借為処字也。」「用為分別之詞者,又从処所之義引申之……皆於本義無涉,是真假借矣。」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七反切師阻反頁碼第1103頁,第5行,第2字述
伐木聲也。從斤戶聲。《詩》曰:「伐木所所。」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疏舉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866頁,第1字許惟賢第1245頁,第10字
《伐木》聲也。
段注《伐木》聲,乃此字本義。用爲處所者,叚借爲処字也。若王所,行在所之類是也。用爲分別之䛐者,又从処所之義引申之。若予所否者,所不與舅氏同心者之類是也。皆於本義無涉。是眞叚借矣。
从斤。戶聲。
段注疏與切。五部。
詩曰:《伐木》所所。
段注《小雅・伐木》文。首章《伐木》丁丁傳曰:丁丁,《伐木》聲。次章《伐木》許許傳曰:許許,柿皃。此許許作所所者,聲相似。不用柿皃之說,用《伐木》聲之說者,葢許以毛爲君亦參用三家也。今按丁丁者,斧斤聲。所所,則鋸聲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伐木聲。借為處,處、所雙聲。
「予所否者」,倒語。予若有否處也。「所不與舅氏同心者」,若有不與舅氏同心之處也,亦倒語。
伐木聲也。訓處者即借為處,處、所雙聲。
伐木也。訓處者即處字,處、所雙聲。○「余所否者」,余不然之處。「所不與舅氏同心者」,與舅氏不同心之處,皆倒語。所即處之假。
白话解释
所,砍伐树木的声音。字形采用“斤”作边旁,采用“户”作声旁。《诗经》有诗句唱道:“挥斧伐木,所所传响。”
字形解说
金文、戰國文字皆從戶、從斤。斤像斧斤之形,用以伐木;戶像單扇門戶之形。戰國文字,或在增添斜筆,近似「勿」形;或在「戶」下增添一短橫,為裝飾之羨符。至秦文字才定形從「戶」,與《說文》篆文相同。《說文‧斤部》:「所,伐木聲也。从斤、戶聲。」本義為伐木的聲音。從斤,表示伐木之工具;從戶,表示音讀,模擬伐木的聲音,是不示義的聲符。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所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937頁,第9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207頁,第3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896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629頁,第2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562頁,第9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2090頁,第3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3485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6983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983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75頁,第4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605頁,第12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4990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3724頁【補遺】第18054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589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246頁【崇文】第4981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2065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589頁,第3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650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1297頁,第7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