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字详情

qiāngㄑㄧㄤqiǎngㄑㄧㄤˇchēngㄔㄥ
扌部 共7画 左右结构 U+62A2 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

扌部

7画

4

14画 (搶)

左右结构

形声字

RWBN

QOSU

DOYY

58012

2293

3932

U 62A2

横、竖钩、提、撇、捺、横折钩、竖弯钩

抢字概述

〔抢〕字是多音字,拼音是(qiāng、qiǎng、chēng),部首是扌部,总笔画是7画

〔抢〕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仓”,五行属金。

〔抢〕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仓声。本义是抢夺。

〔抢〕字仓颉码是QOSU,五笔是RWBN,四角号码是58012,郑码是DOYY,中文电码是2293,区位码是3932

〔抢〕字的UNICODE是U+62A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250,UTF-32:000062A2,UTF-8:E6 8A A2。

〔抢〕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0637,属常用字

〔抢〕字的近义词是夺、掠,反义词是,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1qiǎngㄑㄧㄤˇ

基本解释

夺,硬拿。~劫。~夺。
赶快,赶紧,争先。~先。~占。~购。~攻。
刮,擦。磨剪子~菜刀。
当面责备或讽刺。~白他一顿。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手,仓声。本义:抢夺。
2.同本义。
seize; snatch; rob; loot;
抢夺声。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抢夺耕牛。 —— 《广东军务记》
抢火(趁火打劫);抢行(同业相竞,引申指争爱);抢了我的东西未必能使他变富;抢案(抢劫事件,抢劫案件);抢掳(抢劫掳掠)
3.赶紧;突击 。
rush; vie for;
抢秋(突击收获秋熟作物)
4.抢先;争先 。
forstall; try to be the first to do sth.;
抢头报(抢先报喜。第一个报科举得中的,可多得赏钱);抢窝(一种儿童游戏);抢命(骂人胡奔乱跑);抢三(猜拳的一种规定,三拳两胜喝一次酒);抢水(竞渡);抢步(疾步;紧步)
5.刮掉或擦掉物体表层 。
scrape; rub off;
磨剪子来抢菜刀。
6.抢白;言词生硬 。
reprove or satirize sb. to his face;
抢问(责问)
7.另见 qiāng。

2qiāngㄑㄧㄤ

基本解释

碰,撞。呼天~地。
同“”。

详细解释

动词
1.撞;碰;触。
knock; hit;
飞抢榆枋支遁。 —— 《庄子·逍遥游》。注:“突也”抢,刺也。 —— 《汉书·扬雄传》注以头抢地。 —— 《战国策·魏策》抢呼欲绝。 —— 《聊斋志异·促织》
抢地(碰触地面。指叩头求饶);抢地呼天(以头撞地,悲呼苍天。形容极其伤痛);抢跪(屈一膝的半跪礼)
2.推,搡 。
push;
3.逆;顶;挡 。
go against; disobey; keep off;
抢风。
4.创伤,伤。
wound;
足伤金距缩,头抢花冠翻。 —— 唐· 白居易《赎鸡》诗
5.代替 。
take the place of; be in place of;
抢替(冒名代考)
6.冲;闯。
rush;
抢出一条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来。 —— 《水浒传》
7.另见 qiǎng。

3chēngㄔㄥ

基本解释

〔~攘〕纷乱的样子,如“支离~~兮,遭世孔疚”。
(搶)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70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448頁,第22

標點整理本: 第395頁,第26

唐韻》、《正韻》:七兩切;《集韻》、《韻會》:此兩切,𡘋鏘上聲 —— 突也。又,爭取也。今律法有白晝搶奪,或作摤。又,《唐韻》:七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千羊切,𡘋音鏘 —— 拒也。亦突也。戰國策》:布衣之怒,亦以頭搶地耳。前漢・揚雄・校獵賦》:角搶題注。【註】搶,猶刺也 —— 眾獸以角搶地。

又,集也、飛掠也。莊子・逍遙遊》:決起而飛,搶榆枋。

又,《唐韻》:初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楚兩切,𡘋倉上聲 —— 亦突也。又,著也。

又,《集韻》:鋤庚切,音傖 —— 搶攘,亂貌。前漢・賈誼傳》:國制搶攘。

又,千剛切,音倉 —— 搶搪,鋸也。

又,《韻會》:楚耕切,音鎗 —— 欃槍,或作攙搶,彗星也。司馬相如〈大人賦〉:㩜攙搶以爲旌。

又,《字彙補》:此亮切,鏘去聲 —— 吳楚謂帆上風曰搶,今舟人曰掉搶。庾闡〈揚都賦〉:艇子搶風,榜人逸浪。

注解

〔搶〕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搶〕字是多音字,拼音是qiāng、qiǎng、chē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倉

〔搶〕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iāng] ⑴ 碰撞、觸碰。如:「呼天搶地」。戰國策˙魏策四:「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⑵ 迎、逆。元˙李文蔚˙燕青博魚˙楔子⑶ 推、拉。元˙李文蔚˙燕青博魚˙楔子:「小僂儸!將燕青搶出去。」警世通言˙卷九˙李謫仙醉草嚇蠻書:「喝令將李白推搶出去。」⑷ 奪取。如:「搶劫」、「搶錢」。老殘遊記˙第四回:「那強盜竟在府城裡面搶了一家子。」⑸ 皮膚受擦傷。如⑹ 刮磨刀剪的刃端,使其鋒利。如⑺ [副]爭先的、趕緊的。如:「搶購」、「搶修」、「搶著說話」。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劉官人不捨,搶出門來。」⑻ 见「攙搶」。慧星名⑼ 美丽,漂亮。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上反切七羊切頁碼188頁,第8

槍歫也。从木倉聲。一曰槍,攘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一反切褚常反頁碼472頁,第7行,第2

槍歫也。從木倉聲。一曰槍欀也。

鍇注臣鍇按:司馬遷《書》曰:「見獄吏而頭槍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上反切七羊切古音第十部頁碼1024頁,第2許惟賢451頁,第5

槍歫也。

段注《止部》曰:歫,止也。一曰槍也。按槍有相迎鬬爭之意。《通俗文》曰:剡木傷盜曰槍。今俗作鎗。

從木。倉聲。

段注七羊切。十部。

一曰槍攘也。

段注三字句。攘各本從木。誤。今正。《莊子》在宥。傖囊。崔譔作戕囊。云戕囊猶搶攘。晉灼注《漢書》曰:搶攘,亂皃也。按許無從手之搶。凡槍攘,上從木,下從手。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歫。今火器作槍,非。日本人曰銃,近是。《廣雅》有銃;《說文》有銎字,即銃字。銃乃俗字(木與金相接處必充洞以接)。○攘變為槍,今作搶。

歫也。火器之槍用槍(俗作鎗)字者,非也。日本人呼曰銃,較為不錯。《廣雅》已有銃字(即《說文》之銎字)。

白话解释

枪,抗拒入侵者的器械。字形采用“木”作边旁,“仓”是声旁。一种说法认为,“枪”是“欀”,支撑屋架的部件。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至楷書字形皆為從木、倉聲。「木」為樹,作為形符,表示義與木有關;「倉」為儲藏穀物的處所,於此僅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規範字作「枪」。

槍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71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480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372頁
4說文校箋第237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232頁,第6字
6說文今釋第820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439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3127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204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46頁,第32字
11標注說文第236頁,第17字
12說文注箋第1898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6007頁【補遺】第16892頁
14通訓定聲第3608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494頁【崇文】第1973頁
16說文句讀第748頁
17章授筆記第245頁,第9字
18古字詁林第五冊,第885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579頁,第1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