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字详情
括
括字概述
〔括〕字是多音字,拼音是(kuò、guā),部首是扌部,总笔画是9画。
〔括〕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舌”,五行属木。
〔括〕字造字法是形声。本义是结,扎束。
〔括〕字仓颉码是QHJR,五笔是RTDG,四角号码是52064,郑码是DMI,中文电码是2161,区位码是3208。
〔括〕字的UNICODE是U+62E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324,UTF-32:000062EC,UTF-8:E6 8B AC。
〔括〕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383,属常用字。
〔括〕字异体字是佸、𢬸。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23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427頁,第19字
標點整理本: 第374頁,第12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古活切,音聒。《說文》本作𢬸,絜也。《廣韻》:結也。《增韻》:包括也。《易・坤卦》:括囊无咎无譽。又,〈繫辭〉:動而不括。【疏】括結而有礙也。《前漢・陳項傳贊》:包舉宇內,囊括四海。揚子《方言》:括關閉也。
义又,《廣韻》:至也。《詩・王風》:日之夕矣,牛羊下括。
义又,檢也。根刷也。《唐書・選舉志》:明經者但記帖括。又,〈食貨志〉:鑄錢括苗。
义又,與筈通。《釋名》:矢末曰括。謂與弦相會也。《書・太甲》: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
义又,與髻通。絜髮也。《禮・檀弓》:袒括髮。
音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戸栝切,音活 —— 會也。與佸同。《詩・小雅》:德音來括。【箋】會合離散之人。
音又,《集韻》:苦活切,音闊 —— 亦與筈同。
注解
〔括〕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括〕字是多音字,拼音是kuò、guā,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
〔括〕字造字法是形声。本义是结,扎束。
〔括〕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kuò] ⑴ 扎,束⑵ 包容㈡ [guā] ⑴ 榨取,搜求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古活切頁碼第406頁,第10字續丁孫
𢬸
異體括
絜也。从手𠯑聲。
附注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作括。」
蔣注《五經文字》:𢬸括,古末反,上《說文》,下經典相承隷省。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古活反頁碼第975頁,第2行,第1字述
絜也。從手𠯑聲。
鍇注臣鍇按:《周易》曰:「括囊無咎。」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古𣴠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423頁,第7字許惟賢第1054頁,第1字
絜也。
段注絜者,麻一耑也。引申爲絜束之絜。凡物圍度之曰絜。賈子度長絜大是也。束之亦曰絜。凡經言𢬸髮者,皆謂束髮也。《髟部》曰:䯺者,絜髮也。然則束髮曰䯺。𢬸爲凡物緫會之偁。《毛詩傳》曰:𢬸,至也。其引申之義也。易𢬸囊,借爲𠯑字也。
从手。𠯑聲。
段注古𣴠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括,絜也。絜,束也。括髮者,束髮也。再引申為總括。
白话解释
括,捆扎。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字作「?」,從手、?聲。隸書、楷書作「括」,「?」旁簡化為「舌」形。字從「手」為義符,表示是手部的動作;從「?」為聲符,有兼義的功能,依《說文》,「?」字本義為「塞口也」,此義與「括」的「收束、收攏」義接近,故有兼義功能。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括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802頁,第6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026頁,第8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770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535頁,第13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481頁,第13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771頁,第5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992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5992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572頁,第4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19頁,第28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513頁,第7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4249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918頁【補遺】第17817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749頁,第6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060頁【崇文】第4237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746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504頁,第7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697頁,第2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1124頁,第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