掫字详情

𭗱

zōuㄗㄡzhōuㄓㄡchōuㄔㄡ
扌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63AB CJK 基本汉字

扌部

11画

8

12画 (掫)

左右结构

形声字

RBCY

QSJE

DCXS

57040

U 63AB

横、竖钩、提、横、竖、竖、横、横、提、横撇/横钩、捺

掫字概述

〔掫〕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ōu、zhōu、chōu),部首是扌部,总笔画是11画

〔掫〕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取”。

〔掫〕字仓颉码是QSJE,五笔是RBCY,四角号码是57040,郑码是DCXS

〔掫〕字的UNICODE是U+63A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515,UTF-32:000063AB,UTF-8:E6 8E AB。

〔掫〕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1zōuㄗㄡ

基本解释

巡夜打更:“宾将~,主人辞。”
聚集。
成。
麻秆。
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临潼县东北。
姓。

2zhōuㄓㄡ

基本解释

方言,从一侧或一端托起重物。

3chōuㄔㄡ

基本解释

拿取东西。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50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439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386頁,第10

唐韻》:子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侯切,𡘋音陬。說文》:夜戒守,有所擊也。左傳・襄二十五年》:陪臣干掫有淫者。【註】干音扞。又,〈昭二十年〉:賓將掫,主人辭。【註】掫,行夜也,卽今擊柝。

又,地名。後漢・更始傳》:赤眉立劉盆子,更始使李松軍掫以拒之。【註】續漢志曰:新豐有掫城。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側九切,篘上聲 —— 義同。持物相著也。

又,《唐韻》:子于切;《集韻》:遵須切,𡘋音娵 —— 擊也。

又,《集韻》:初尤切,音篘 —— 手取物也。

又,甾尤切,音鄒 —— 持也。

又,此苟切,陬上聲 —— 亦擊也。

又,《前漢・五行志》:民驚走,持藁或掫一枚。【註】掫,麻幹也。〇【按】木薪曰掫,麻蒸曰菆。或作黀。韻會》謂黀通作掫,沿俗本之譌也。

集韻》或作趣。

卷目:考證・卯集中 部首:手部

愛日堂藏本: 第246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48頁,第40

《左傳・襄二十五年》陪臣干掫有淫者。〔註〕干音扞。

謹照原書註改釋文。

注解

〔掫〕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掫〕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ōu、zhōu、chō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取

〔掫〕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ōu] ⑴ 巡夜打更:“宾将~,主人辞。”⑵ 聚集。⑶ 成。⑷ 麻秆。⑸ 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临潼县东北。⑹ 姓。 [zhōu] ⑴ 方言,从一侧或一端托起重物。 [chōu] ⑴ 拿取东西。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子侯切頁碼408頁,第11

掫夜戒守,有所擊。从手取聲。《春秋傳》曰:「賓將掫。」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子侯反頁碼979頁,第4行,第1

掫夜戒守有所擊也。從手取聲。《春秋傳》曰:「賓將掫。」

鍇注臣鍇曰:「所謂扞掫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子矦切古音第四部頁碼2439頁,第3許惟賢1061頁,第2

掫夜戒守有所擊也。

段注一本無守字。有所擊,謂𡔷類也。襄廿五年《左傳》。陪臣干掫有淫者。杜云:干掫,行夜也。昭廿年傳。賓將掫。杜云:掫,行夜也。《周禮》鎛師,當固皆云:夜三𧒕。杜子春云:謂擊𡔷行夜戒守也。《春秋傳》所謂賓將趣。趣與𧒕音相近。許不云擊𡔷,而云有所擊者,凡有聲可警覺者皆是。若𢸨,亦行夜所擊者也。

从手。取聲。

段注子矦切。四部。

《春秋傳》曰:賓將掫。

掫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06頁,第12字
2陳昌治本第1033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774頁
4說文校箋第539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484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1782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013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6031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588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21頁,第28字
11標注說文第517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427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1980頁【補遺】第17826頁
14通訓定聲第1457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065頁【崇文】第4257頁
16說文句讀第1758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721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129頁,第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