搴字详情
搴
搴字概述
〔搴〕字拼音是(qiān),部首是手部,总笔画是14画。
〔搴〕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𡨄、手”,五行属木。
〔搴〕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寒省声。本义是拔取。
〔搴〕字仓颉码是JTCQ,五笔是PFJR86,PAWR98,四角号码是30502,郑码是WDOM,中文电码是2291,区位码是6926。
〔搴〕字的UNICODE是U+643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652,UTF-32:00006434,UTF-8:E6 90 B4。
〔搴〕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5814。
〔搴〕字异体字是㩃、攐、攓、𢶊、𢷘、𢺦。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69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448頁,第15字
標點整理本: 第395頁,第19字
音《集韻》、《韻會》𡘋丘虔切,音愆 —— 取也。一曰縮也、拔也。與攓同。《史記・河渠書》:搴長茭兮沈美玉。《前漢・季布傳贊》:身履軍搴旗者數矣。【註】謂勝敵拔取旗也。《楚辭・九歌》:搴芙蓉兮木末。
义又,姓。漢將搴揚。
音又,《正韻》:苦堅切,音牽 —— 義同。
音又,《唐韻》、《正韻》:九輦切;《集韻》、《韻會》:九件切,𡘋音蹇 —— 同「㩃」,亦拔取也。俗作𢷘。
音又,草名。《爾雅・釋草》:搴,柜胊。又,《集韻》:已仙切,音鸇 —— 引取也。
义互見㩃攓二字註。
注解
〔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搴〕字拼音是qiā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𡨄、手。
〔搴〕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寒省声。本义是拔取。
〔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iān] ⑴ 拔取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九輦切頁碼第405頁,第31字續丁孫
𢺦
異體㩃、𢷘、搴
拔取也。南楚語。从手𡫜聲。《楚詞》曰:「朝㩃阰之木蘭。」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豈虔反頁碼第973頁,第5行,第3字述
拔取也。從手寒聲。《楚詞》曰:「朝㩃阰之木蘭。」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九輦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2420頁,第3字許惟賢第1052頁,第6字
拔取也。南《楚語》。
段注《莊子》至樂篇。攓蓬而取之。司馬注曰:攓,拔也。《方言》曰:攓,取也。南楚曰攓。又曰:楚謂之攓。
从手。𡫾聲。
段注九輦切。十四部。㩃攓二通。又音騫。
《楚辭》曰:朝㩃阰之木蘭。
段注阰各本作批。今依《韵會》。與《楚辭》合。但《說文》無阰字耳。句見《離騷》。王逸曰:搴,取也。阰,山名。
㩃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801頁,第6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024頁,第10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769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534頁,第16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480頁,第22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769頁,第2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987頁,第3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5981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568頁,第4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19頁,第12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512頁,第9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4242頁,第3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901頁【補遺】第17815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804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058頁【崇文】第4229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743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693頁,第1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1122頁,第13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