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字详情
旃
旃字概述
〔旃〕字拼音是(zhān),部首是方部,总笔画是10画。
〔旃〕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𭤨、丹”,五行属火。
〔旃〕字造字法是形声。本义是赤色的曲柄旗。
〔旃〕字仓颉码是YSOBY,五笔是YTMY,四角号码是08247,郑码是SYQS,中文电码是2462,区位码是7625。
〔旃〕字的UNICODE是U+65C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051,UTF-32:000065C3,UTF-8:E6 97 83。
〔旃〕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4628。
〔旃〕字异体字是㫋、旜、襢、𣃯、𣃼、𣮗。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下 部首:方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52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482頁,第17字
標點整理本: 第431頁,第10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諸延切,音饘。《說文》: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衆,《周禮》曰:通帛爲旃。〇【按】《周禮・春官・司常》今作旜。《爾雅・釋天》:因章曰旃。【註】以帛練爲旒,因其文章,不復畫之。《釋名》:旃,戰也,戰戰恭已而已也。三孤所建,象無事也。《左傳・昭二十年》:旃以招大夫。
义又,《博雅》:旃,之也。《詩・魏風》:上愼旃哉。《左傳・桓九年》:虞公求旃。
义又,《小爾雅》:旃,焉也。《詩・唐風》:舍旃舍旃。【箋】旃之言焉也。
义又,《爾雅・釋天》:太歲在乙曰旃蒙。
义又,《史記・匈奴傳》:被旃裘。《前漢・王褒傳》:夫荷旃被毳者。
音又,《韻補》叶之人切。陸雲〈夏府君誄〉:廣命俊乂,惟弓與旃;震我聲敎,遇響惟殷。
注解
〔旃〕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下,康熙部首是方部。
〔旃〕字拼音是zh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𭤨、丹。
〔旃〕字造字法是形声。本义是赤色的曲柄旗。
〔旃〕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ān] ⑴ 古代一种赤色曲柄的旗。⑵ 同“毡”。⑶ 文言助词,相当于“之”或“之焉”:“天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歼~”。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諸延切頁碼第219頁,第14字續丁孫
旃
異體𣃯
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眾。从㫃𠂁聲。《周禮》曰:「通帛爲旃。」
旜
旃或从亶。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三反切遮延反頁碼第560頁,第4行,第1字述
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衆。從㫃丹聲。《周禮》曰:「通帛爲旃。」
鍇注臣鍇曰:「旃猶言甄也,《周禮》:『通帛爲旃。』《爾雅》『因章曰旃』注謂:『以帛練爲旃。』因其文章不復畫也。」
反切………頁碼第560頁,第6行,第1字述
或從亶。
鍇注臣鍇曰:「亶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諸延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240頁,第1字許惟賢第544頁,第3字
旗曲柄也。
段注《漢・田蚡傳》曰:前堂羅鐘𡔷。列曲旃。蘇林云:禮,大夫立曲旃。曲旃,柄上曲也。按蘇林所據禮正與《周禮》司常孤卿建旜,《大司馬》帥都載旜合。帥都,遂大夫也。《左傳》曰: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正謂大夫用旃也。《庸風傳》曰:干旄,大夫之旃。《子虛賦》。靡魚須之橈旃。張揖曰:以魚須爲柄。師古曰:橈旃卽曲旃也。
所㠯旃表士眾。
段注旃當爲展。以曡韵爲訓。《聘禮》曰:使者載旜。注云:載之者,所以表識其事也。及竟張旜誓。注云:張旜,明事在此國也。此與仲秋治兵載旜皆展表士眾之義。
从㫃。丹聲。
段注諸延切。十四部。叚借爲語助。如尙愼旃哉。傳曰旃,之也。
《周禮》曰:通帛爲旃。
段注《司常職》文。注云:通帛謂大赤。從周正色。無飾。《爾雅》。因章曰旃。郭云:因絳帛之文章。不復畫之。
或从亶。
段注亶聲也。《周禮》、《禮經》皆如此作。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旃之雙聲。
旃之雙聲。
旃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432頁,第9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557頁,第5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428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279頁,第7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268頁,第3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964頁,第2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657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3554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424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71頁,第3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276頁,第2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2241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6909頁【補遺】第17029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946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584頁【崇文】第2333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892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287頁,第2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460頁,第2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664頁,第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