晞字详情

𭗱

ㄒㄧ
日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665E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日部

11画

7

11画 (晞)

左右结构

形声字

JQDH 86 、 JRDH 98

AKKB

KOGL

64027

2522

U 665E

竖、横折、横、横、撇、点、横、撇、竖、横折钩、竖

晞字概述

〔晞〕字拼音是(xī),部首是日部,总笔画是11画

〔晞〕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日、希”,五行属火。

〔晞〕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日,希声。本义是晒干。

〔晞〕字仓颉码是AKKB,五笔是JQDH86,JRDH98,四角号码是64027,郑码是KOGL,中文电码是2522

〔晞〕字的UNICODE是U+665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206,UTF-32:0000665E,UTF-8:E6 99 9E。

〔晞〕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4822

〔晞〕字异体字是𥅹

汉字解释

ㄒㄧ

基本解释

干,干燥。~发。晨露未~。
破晓。东方未~。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日,希声。本义:晒干。
2.同本义。
sun;
晞,日干也。 —— 《说文》匪阳不晞。 —— 《诗·小雅·湛露》发晞用象栉。 —— 《礼记·玉藻》晞尔发兮阳之阿。 —— 《楚辞·少司令》白露未晞。 —— 《诗·秦风·蒹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 《乐府诗集·长歌行》琼蚌晞曜以莹珠。 —— 郭璞《江赋》
晞发(把洗净的头发晒干);晞解(因日晒而消除);晞灭(受日照而消失);晞露(日晒使露水蒸发);晞土(干土);晞块(干土)
3.通“”。晓,天刚明。
dawn;
东方未晞。 —— 《诗·齐风·东方未明》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辰集上 部首:日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82頁,第19

同文書局本: 第495頁,第44

標點整理本: 第442頁,第1

唐韻》:香衣切;《集韻》、《韻會》:香依切,𡘋音希。說文》:乾也。詩・秦風》:白露未晞。【傳】晞,乾也。禮・玉藻》:髮晞用象櫛。【註】晞,乾也。

又,《詩・齊風》:東方未晞。【傳】晞,明之始升。【疏】晞,謂將旦之時,日之光氣始升于上。

又,揚子《方言》:晞,暴也。東齊北燕之閒謂之晞。

又,《玉篇》:燥也。或作烯。

注解

〔晞〕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上,康熙部首是日部

〔晞〕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日、希

〔晞〕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日,希声。本义是晒干。

〔晞〕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ī] ⑴ 干,干燥⑵ 破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香衣切頁碼217頁,第25

晞乾也。从日𢁫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三反切忻沂反頁碼556頁,第2行,第1

晞乾也。從日希聲。

鍇注臣鍇按:《古詩》曰:「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希亦少也,物乾則少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香衣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227頁,第4許惟賢539頁,第5

晞乾也。

段注玄應書引作日乾曰晞。《小雅》。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傳曰:陽,日也。晞,乾也。陽日也者,謂陽卽暘之叚借也。《方言》。膊曬晞㬥也。㬥五穀之類。秦晉之閒謂之曬。東齊北燕海岱之郊謂之晞。又曰:晞,燥也。

从日。希聲。

段注香衣切。十五部。

晞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28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552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424頁
4說文校箋第276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265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953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64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52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410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69頁,第11字
11標注說文第273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221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845頁
14通訓定聲第244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579頁【崇文】第2313頁
16說文句讀第885頁
17古字詁林第六冊,第430頁,第3字
18古字釋要第657頁,第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