曩字详情
曩
曩字概述
〔曩〕字拼音是(nǎng),部首是日部,总笔画是21画。
〔曩〕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日、襄”,五行属火。
〔曩〕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日,襄声。本义是以往,过去。
〔曩〕字仓颉码是AYRV,五笔是JYKE,四角号码是60732,郑码是KSER,中文电码是2571,区位码是7457。
〔曩〕字的UNICODE是U+66E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345,UTF-32:000066E9,UTF-8:E6 9B A9。
〔曩〕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6453。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辰集上 部首:日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95頁,第17字
同文書局本: 第501頁,第37字
標點整理本: 第448頁,第17字
音《唐韻》:奴朗切;《集韻》、《韻會》:乃朗切,𡘋襄上聲。《說文》:曏也。《爾雅・釋言》:曩,曏也。【疏】在今而道既往,或曰曩,或曰曏。《左傳・襄二十四年》:曩者志入而已。〈晉語〉:曩而言戲乎。《楚辭・九章》:猶有曩之態也。
义又,《爾雅・釋詁》:曩,久也。
注解
〔曩〕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上,康熙部首是日部。
〔曩〕字拼音是nǎ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日、襄。
〔曩〕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日,襄声。本义是以往,过去。
〔曩〕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nǎng] ⑴ 以往,从前,过去的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奴朗切頁碼第217頁,第6字續丁孫
曩
曏也。从日𧞻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三反切能朗反頁碼第554頁,第2行,第1字述
曏也。從日襄聲。
鍇注臣鍇曰:「曩猶攘也,相攘卻成故舊也。《莊子》:罔兩責影曰:『曩子行,今子止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奴朗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221頁,第2字許惟賢第537頁,第1字
曏也。
段注《釋言》文。《左傳》曰:曩者志入而巳。今則怯也。《晉語》曰:曩而言戲乎。《莊子》曰:曩子行。今子止。
从日。襄聲。
段注奴朗切。十部。
曩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427頁,第3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550頁,第3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423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275頁,第6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264頁,第8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949頁,第4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640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3518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404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68頁,第26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272頁,第13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2203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6820頁【補遺】第17016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3567頁,第4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578頁【崇文】第2309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882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415頁,第3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655頁,第4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