杷字详情

ㄆㄚˊ
木部 共8画 左右结构 U+6777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木部

8画

4

8画 (杷)

左右结构

形声字

SCN

DAU

FYIA

47917

2618

7243

U 6777

横、竖、撇、点、横折、竖、横、竖弯钩

杷字概述

〔杷〕字拼音是(pá),部首是木部,总笔画是8画

〔杷〕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巴”,五行属木。

〔杷〕字仓颉码是DAU,五笔是SCN,四角号码是47917,郑码是FYIA,中文电码是2618,区位码是7243

〔杷〕字的UNICODE是U+677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487,UTF-32:00006777,UTF-8:E6 9D B7。

〔杷〕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3884

〔杷〕字异体字是𣚒

汉字解释

1ㄆㄚˊ

基本解释

〔枇~〕见“”。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木,巴声。( bà )本义:农具名) 一种有齿和长柄的农具。用以耙梳、聚拢,多用竹、木或铁等制成 rake杷,收麦器。——《说文》屈竹作杷,削治鹿卢。——汉· 王褒《僮约》
动词
通“”。发掘。
dredge;
——见“枇杷”( pípa )

2ㄅㄚˋ

详细解释

名词
1.碎土、平地的农具 。
harrow;
杷头(杷除去柄的部分);杷车(攻城用的抛石车)
2.另见 pá。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29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513頁,第19

標點整理本: 第459頁,第1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蒲巴切,音爬。說文》:收麥器。一曰平田器。戰國策》:秦頓弱曰:商人無杷銚柱耨之勢,而有積粟之實。

又,枇杷,果名。司馬相如〈上林賦〉:枇杷橪𣐈【張揖註】枇杷似槲樹而葉長,子似杏。

又,樂器。釋名》:枇杷,馬上所鼓,俗作琵琶。〇【按】《風俗通》从手,不从木。

又,《集韻》:傍卦切,音𥟑 —— 田器也。

又,薄邁切,音敗 —— 義同。

又,《韻會》與欛同,柄也。晉書・王濛傳》:濛卒,劉惔以犀杷麈尾置棺中。

注解

〔杷〕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杷〕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巴

〔杷〕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pá] ⑴ 〔枇~〕见“枇”。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上反切蒲巴切頁碼189頁,第14

杷收麥器。从木巴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一反切蒲牙反頁碼477頁,第5行,第1

杷收麥器。從木巴聲。

鍇注臣鍇按:杷者,所以聚也。《字書》曰:「一名渠挐。」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上反切蒲巴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036頁,第2許惟賢456頁,第4

杷收麥器。

段注《方言》云:杷,宋魏之閒謂之渠挐。亦謂之渠疏。郭云:無齒爲朳。按《耒部》云:𦓯,卌㕚也。可以劃麥。河內用之。𦓯亦杷也。杷引伸之義爲引取。與掊捊義略同。

從木。巴聲。

段注蒲巴切。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收麥器。枇杷雙聲連語,把即枇字。

收麥器。枇杷係雙聲連語,實只一枇字,故枇(本訓),杷(借義)。

杷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73頁,第10字
2陳昌治本第483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374頁
4說文校箋第240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233頁,第16字
6說文今釋第826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145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15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216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47頁,第27字
11標注說文第238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1916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6059頁【補遺】第16897頁
14通訓定聲第1801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499頁【崇文】第1993頁
16說文句讀第755頁
17章授筆記第247頁,第5字
18古字詁林第五冊,第902頁,第4字
19古字釋要第582頁,第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