枿字详情

𭗱

nièㄋㄧㄝˋ
木部 共9画 左右结构 U+67BF CJK 基本汉字

木部

9画

5

9画 (枿)

左右结构

SFAH

DJT

FEE

44940

U 67BF

横、竖、撇、点、横、竖、横、撇、竖

枿字概述

〔枿〕字拼音是(niè),部首是木部,总笔画是9画

〔枿〕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卉”。

〔枿〕字仓颉码是DJT,五笔是SFAH,四角号码是44940,郑码是FEE

〔枿〕字的UNICODE是U+67B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559,UTF-32:000067BF,UTF-8:E6 9E BF。

〔枿〕字异体字是𣔏𣕀

汉字解释

nièㄋㄧㄝˋ

基本解释

古同“”(a.树木砍去后又长出的芽子,如“山无槎~。”b.树木砍去后留下的树桩子,如“今洲上犹有陈根余~。”)。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38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518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463頁,第17

同「櫱」。

又,《爾雅・釋詁》:枿,餘也。【郭註】陳鄭之閒曰枿,晉衞之閒曰烈,皆伐木餘也。

又,張衡〈東京賦〉:山無槎枿。【註】斜曰槎,斬而復生曰枿。

注解

〔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枿〕字拼音是niè,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卉

〔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niè] ⑴ 古同“蘖”(a.树木砍去后又长出的芽子,如“山无槎~。”b.树木砍去后留下的树桩子,如“今洲上犹有陈根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