歉字详情
歉
歉字概述
〔歉〕字拼音是(qiàn),部首是欠部,总笔画是14画。
〔歉〕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兼、欠”,五行属木。
〔歉〕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欠,兼声。本义是吃不饱。
〔歉〕字仓颉码是TCNO,五笔是UVOW86,UVJW98,四角号码是87282,郑码是UAXR,中文电码是2959,区位码是3924。
〔歉〕字的UNICODE是U+6B4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465,UTF-32:00006B49,UTF-8:E6 AD 89。
〔歉〕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3155,属常用字。
〔歉〕字异体字是䭑、慊。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辰集下 部首:欠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65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570頁,第30字
標點整理本: 第519頁,第29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苦簟切,音嗛。《說文》:食不滿也。《博雅》:少也。《宋書・明帝詔》:歲久不登,公私歉敝。《文中子・立命篇》:仁生於歉,義生於豐。
义又,《玉篇》:恨不出也。
音又,《廣韻》:苦減切;《集韻》:口減切,𡘋音槏;又,《唐韻》、《集韻》、《韻會》𡘋口陷切,音䫡 —— 義𡘋同。《博雅》:貪也。一曰歉喙。
音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詰念切,音傔 —— 義同。韓愈〈喜侯喜至〉詩「孟生去雖索,侯氏來還歉」,叶上店、驗,下豔、贍。
义《正字通》:經傳子史歉、嗛、傔、謙、慊、愜、嫌差互各出,無定詁。《孟子》吾何慊乎哉,《榖梁傳》一榖不升謂之嗛,則以慊、嗛爲歉;《大學》此之謂自謙,則以謙爲慊;《漢書・文帝詔》人民未有㥦志,《史記》作嗛志,則以嗛爲㥦;相如〈封禪書〉陛下嗛讓弗發,則又以嗛爲謙;《孟子》行有不慊於心則餒,則又以慊爲愜;《呂覽・知士篇》可以傔齊貌辨者吾無辭爲也,則又以傔爲慊;《荀子》信而不處謙,則又以謙爲嫌。諸如此類,皆傳寫錯亂,義難强通。
注解
〔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欠部。
〔歉〕字拼音是qi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兼、欠。
〔歉〕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欠,兼声。本义是吃不饱。
〔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iàn] ⑴ 觉得对不住人⑵ 收成不好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八下反切苦簟切頁碼第287頁,第26字續丁孫
歉
歉食不滿。从欠𥡝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六反切丘點反頁碼第725頁,第5行,第2字述
歉食不滿。從欠兼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八下反切苦簟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650頁,第2字許惟賢第723頁,第8字
歉食不滿也。
段注歉疑當作嗛。謂口銜食不滿也。引伸爲凡未滿之偁。《穀梁傳》曰:一穀不𦫵謂之歉。古多假嗛爲歉。
从欠。兼聲。
段注苦簟切。七部。
白话解释
歉,欠缺信物。字形采用“欠”作边旁,“兼”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及楷書字形皆為從欠、兼聲。「欠」為張口氣散,作為形符,表示義與張口言語有關;「兼」為合併,於此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歉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566頁,第3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720頁,第5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548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368頁,第11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347頁,第11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250頁,第3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141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4343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849頁,第4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24頁,第13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358頁,第10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2986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8754頁【補遺】第17317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482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750頁【崇文】第2997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178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七冊,第809頁,第2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836頁,第3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