泚字详情

𭗱

ㄘˇ
氵部 共9画 左右结构 U+6CDA CJK 基本汉字
三级汉字通用字

氵部

9画

6

9画 (泚)

左右结构

形声字

IHXN

EYMP

VIRR

32110

U 6CDA

点、点、提、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泚字概述

〔泚〕字拼音是(cǐ),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9画

〔泚〕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此”,五行属水。

〔泚〕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此声。本义是清澈的样子。

〔泚〕字仓颉码是EYMP,五笔是IHXN,四角号码是32110,郑码是VIRR

〔泚〕字的UNICODE是U+6CD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866,UTF-32:00006CDA,UTF-8:E6 B3 9A。

〔泚〕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中,序号6885

〔泚〕字异体字是𣸆

汉字解释

1ㄘˇ

基本解释

清,鲜明。
出汗。
用笔蘸墨。~笔作书。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形声。从水,此声。本义:清澈的样子。
2.同本义 。
limpid;
泚,清也。 —— 《说文》
清泚(清澈)
3.通“”。鲜明的样子。
bright;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 —— 《诗·邶风·新台》术假金洞光,景逾瑶台泚。 —— 宋· 赵汝谈《翠蛟亭和巩栗斋韵》
动词
1.冒汗。
sweat;
其颡有颡。 —— 《孟子》
泚泚(汗出貌);泚颊(汗流脸颊);泚颜(犹汗颜)
2.用笔蘸墨 。
dip in ink;
泚笔(以笔沾墨)

2ㄗˇ

基本解释

~水,古水名,在长沙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73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616頁,第20

標點整理本: 第564頁,第1

唐韻》:千禮切;《集韻》、《韻會》、《正韻》:此禮切,𡘋音玼 —— 水淸也。

又,鮮明貌。詩・邶風》:新臺有泚。

又,汗出貌。孟子》:其顙有泚。

又,《廣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𡘋音此 —— 義同。

又,《集韻》:蔣氏切,音紫 —— 水名。說文》:長沙之山,泚水出焉。水經》:泚水,出泚陽東北大胡山。

又,《山海經》:石者之山,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東始之山,泚水出焉,東北注于海。〇【按】水出泚陽大胡山者,《後漢書・光武紀》作沘水、沘陽。而《水經》作泚水、泚陽。互見四畫沘字註。

卷目:考證・巳集上 部首:水部

愛日堂藏本: 第360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54頁,第34

《說文》長沙之山,泚水出焉。

謹按此二句出山海經不出說文。謹據改山海經。

注解

〔泚〕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泚〕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此

〔泚〕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此声。本义是清澈的样子。

〔泚〕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ǐ] ⑴ 清,鲜明。⑵ 出汗。⑶ 用笔蘸墨 [zǐ] ⑴ ~水,古水名,在长沙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千禮切頁碼366頁,第19

泚清也。从水此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取啓反頁碼897頁,第7行,第2

泚清也。從水此聲。

鍇注臣鍇按:謝朓詩曰:「寒流自清泚。」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千禮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188頁,第2許惟賢952頁,第3

泚淸也。

段注此本義也。今詩新臺有泚。毛曰:泚,鮮明貌。此假泚爲玼也。

从水。此聲。

段注千禮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清也。引申為新鮮貌。

泚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24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922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698頁
4說文校箋第475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437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1593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270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540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332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88頁,第11字
11標注說文第459頁,第17字
12說文注箋第3858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0881頁【補遺】第17648頁
14通訓定聲第2347頁,第5字
15說文義證第958頁【崇文】第3829頁
16說文句讀第1550頁
17章授筆記第453頁,第7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87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1017頁,第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