洿字详情
洿
洿字概述
〔洿〕字拼音是(wū),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9画。
〔洿〕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夸”。
〔洿〕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夸声。夸,于声。本义是水不流。
〔洿〕字仓颉码是EKMS,五笔是IDFN,四角号码是34127,郑码是VGBZ。
〔洿〕字的UNICODE是U+6D3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967,UTF-32:00006D3F,UTF-8:E6 B4 BF。
〔洿〕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6883。
〔洿〕字异体字是戽、汙、𣳹。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87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623頁,第2字
標點整理本: 第570頁,第4字
音《唐韻》:哀都切;《集韻》、《正韻》:汪胡切,𡘋音烏。《說文》:水濁不流也。一曰窊下。《孟子》:數𮊁不入洿池。
义又,掘洿之也。《禮・檀弓》:洿其宮而豬焉。
音又,《唐韻》:侯古切;《集韻》:後五切,𡘋音戸 —— 水深謂之洿。
义又,穢也。《左傳・文六年》:趙盾爲政,治舊洿。
义又,漫也。成公綏〈嘯賦〉:大而不洿。
义又,洿染也。《前漢・王莽傳》:以墨洿色其周垣。
音又,《集韻》:荒故切,謼去聲 —— 抒水也。
音又,《韻補》叶古禾切,音科。楊方〈合歡〉詩:爾根深且固,余根淺且洿;移植良無期,歎息將如何。
音又,叶胡故切,音互。《楚辭・天問》:九州安錯,州谷何洿。
义《正字通》:污、洼、溛、窪𡘋通。
注解
〔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洿〕字拼音是w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夸。
〔洿〕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夸声。夸,于声。本义是水不流。
〔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wū] ⑴ 不流动的浊水:“决~而注之江。”⑵ 洼地;池塘:“曲台宣榭,咸变~莱。”⑶ 凹陷:“所居宅~下。”⑷ 挖掘:“~其宫而猪(潴)焉。”⑸ 涂染:“必以其血~其衣。”⑹ 古通“污”:“洗~泥者以水。”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哀都切頁碼第373頁,第1字續丁孫
洿
異體𣳹
濁水不流也。一曰窳下也。从水夸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古乎反頁碼第913頁,第1行,第1字述
濁水不流也。一曰窳下也。從水夸聲。
鍇注臣鍇按:《淮南子》曰:「決洿而注之江,洿水不樂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哀都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237頁,第2字許惟賢第973頁,第9字
濁水不流也。
段注服䖍注《左傳》云:水不流謂之汙。按汙卽洿之假借字。《孟子・梁惠王》作洿。滕文公作汙。玄應引《說文》濁水不流池也。引《字林》濁水不流曰洿。宜有池爲長。
一曰窊下也。
段注窊本作窳。今改。
从水。夸聲。
段注哀都切。五部。
洿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738頁,第8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944頁,第1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710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489頁,第1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445頁,第10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630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767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5525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381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94頁,第8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471頁,第7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3941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085頁【補遺】第17683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685頁,第4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979頁【崇文】第3913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593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462頁,第7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196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1038頁,第3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