浞字详情

zhuóㄓㄨㄛˊ
氵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U+6D5E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氵部

10画

7

11画 (浞)

左右结构

形声字

IKHY

ERYO

VJI

36181

6823

U 6D5E

点、点、提、竖、横折、横、竖、横、撇、捺

浞字概述

〔浞〕字拼音是(zhuó),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10画

〔浞〕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足”,五行属水。

〔浞〕字仓颉码是ERYO,五笔是IKHY,四角号码是36181,郑码是VJI,区位码是6823

〔浞〕字的UNICODE是U+6D5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998,UTF-32:00006D5E,UTF-8:E6 B5 9E。

〔浞〕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4651

汉字解释

zhuóㄓㄨㄛˊ

基本解释

淋,使湿。让雨~了。

详细解释

动词
沾湿;浸渍。
moisten; soak;
浞,水湿。 —— 《广雅》
浞浞(浸湿的样子)
形容词
富足 plentiful浞,转注为饶益之意,经传皆以“”为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89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623頁,第27

標點整理本: 第571頁,第4

唐韻》、《集韻》、《韻會𡘋士角切,音捉。說文》:濡也。玉篇》:漬也。

注解

〔浞〕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浞〕字拼音是zhuó,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足

〔浞〕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uó] ⑴ 淋,使湿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士角切頁碼372頁,第11

浞濡也。从水足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士角反頁碼911頁,第3行,第2

浞小濡皃也。從水足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士角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232頁,第3許惟賢971頁,第7

浞小濡皃也。

段注濡者,霑也。上文濡篆下未舉此義。故此及《雨部》補見。《小雅》曰:旣霑旣足。葢足卽浞之假借也。

从水。足聲。

段注士角切。古音在三部。

浞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37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941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709頁
4說文校箋第487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444頁,第12字
6說文今釋第1626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760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51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376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93頁,第21字
11標注說文第470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3932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11064頁【補遺】第17681頁
14通訓定聲第1520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977頁【崇文】第3905頁
16說文句讀第1589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87頁,第3字
18古字釋要第1036頁,第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