浹字详情

jiāㄐㄧㄚ
氵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U+6D79 CJK 基本汉字

氵部

10画

7

11画 (浹)

左右结构

IDWW

EKOO

VGOO

34188

U 6D79

点、点、提、横、撇、点、撇、点、撇、捺

浹字概述

〔浹〕字拼音是(jiā),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10画

〔浹〕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夾”。

〔浹〕字造字法是形聲。从水,夾聲。本义是溼透。

〔浹〕字仓颉码是EKOO,五笔是IDWW,四角号码是34188,郑码是VGOO

〔浹〕字的UNICODE是U+6D7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8025,UTF-32:00006D79,UTF-8:E6 B5 B9。

〔浹〕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1jiāㄐㄧㄚ

基本解释

浸漬;透徹。《爾雅,釋言》:“浹,徹也。”
通達;透過。《荀子•解蔽》:“其所以貫理焉,雖億萬已不足以浹萬物之變,與愚者若一。”
周匝。《小爾雅•廣言》:“浹,匝也。”
遍及;滿。《説文新附•水部》:“浹,洽也。”
融洽。唐韓愈《新修滕王閣記》:“其歲九月,人吏浹和。”

详细解释

1.形聲。从水,夾聲。本義:溼透。
2.同本義。
saturate;
汗出浹背。 —— 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汗流浹背;浹髓淪肌,浹髓滄膚,浹淪肌髓(深入骨髓,浸透肌膚;喻感受深切)
3.通達,理解。
understand;
其所以貫理焉,雖億萬已不足以浹萬物之變,與愚者若一。 —— 《荀子》
形容词
1.整個兒的。
full;
浹辰之間而楚克其三都。 —— 《左傳·成公九年》
浹歲(一整年);浹時(一季);浹月(一個月);浹辰(十二天);浹旬(一旬,十天)
2.融洽。
on friendly terms;
其歲九月,人吏浹和。 —— 唐· 韓愈《新修滕王閣記》

2xiáㄒㄧㄚˊ

基本解释

〔浹渫〕水流廣大貌。《集韻•洽韻》:“浹,浹渫,水皃。”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93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625頁,第17

標點整理本: 第572頁,第17

唐韻》:子協切;《集韻》:卽協切,𡘋𠗉爾雅・釋言》:徹也。【疏】謂潤澤浹洽相霑徹也。前漢・禮樂志》:教化浹洽。

又,周浹,猶周匝也。荀子・君道篇》:先王審禮,以旁皇周浹于天下。

又,《左傳・宣九年》:浹辰之閒,楚克三都。【註】浹辰,謂自子至亥,周匝十二日也。〈楚語〉:近不過浹日。【註】浹日,謂從甲至癸也。

又,通作挾。周禮・天官》:使萬民觀治象,挾日而斂之。

又,《集韻》:轄夾切,音洽 —— 浹渫,水貌。郭璞〈江賦〉:長波浹渫。【註】浹渫,水滂溏也。

注解

〔浹〕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浹〕字拼音是jiā,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夾

〔浹〕字造字法是形聲。从水,夾聲。本义是溼透。

〔浹〕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iā] ⑴ 浸漬;透徹。《爾雅,釋言》:“浹,徹也。”⑵ 通達;透過。《荀子•解蔽》:“其所以貫理焉,雖億萬已不足以浹萬物之變,與愚者若一。”⑶ 周匝。《小爾雅•廣言》:“浹,匝也。”⑷ 遍及;滿。《説文新附•水部》:“浹,洽也。”⑸ 融洽。唐韓愈《新修滕王閣記》:“其歲九月,人吏浹和。” [xiá] ⑴ 〔浹渫〕水流廣大貌。《集韻•洽韻》:“浹,浹渫,水皃。”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子協切頁碼377頁,第4

浹洽也。从也。从水夾聲。

浹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46頁,第17字
2陳昌治本第957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718頁
4說文校箋第497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450頁,第20字
6說文今釋第1654頁,第1字
7說文探原第5612頁,第1字
8說文集注第2413頁,第2字
9說文標整第298頁,第1字
10標注說文第478頁,第8字
11說文注箋第3996頁,第1字
12說文詁林第11214頁
13古字詁林第九冊,第255頁,第6字
14古字釋要第1051頁,第7字
15新附通誼第57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