湓字详情
湓
氵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6E53
CJK 基本汉字
三级汉字
湓字概述
〔湓〕字拼音是(pén),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12画。
〔湓〕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盆”,五行属水。
〔湓〕字仓颉码是ECST,五笔是IWVL,四角号码是38112,郑码是VOYL,中文电码是3288,区位码是6852。
〔湓〕字的UNICODE是U+6E5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8243,UTF-32:00006E53,UTF-8:E6 B9 93。
〔湓〕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7430。
〔湓〕字异体字是㖹、汾、盆、𥁳。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18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636頁,第32字
標點整理本: 第584頁,第10字
音《廣韻》、《韻會》、《正韻》:蒲奔切;《集韻》:步奔切,𡘋音盆 —— 水名。《地理通釋》:潯陽縣,本湓城。〈唐志〉:江州有湓城戍。何晏《九江志》:靑湓山有井,形如盆,因號湓水,城曰湓城,浦曰湓浦,江州故有湓江。一曰水涌也。《前漢・溝洫志》:河水湓溢。
音又,《廣韻》、《集韻》、《正韻》𡘋普悶切,音噴。《蒼頡篇》:湓,水聲也。郭璞〈江賦〉:湓流雷煦而電激。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𡘋蒲悶切,音坌 —— 義同。
义又,《博雅》:漬也。亦作盆。《通雅》:湓溢,滿起也。
音又,《集韻》:芳問切,音瀵 —— 義同。或作㖹。
注解
〔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湓〕字拼音是pé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盆。
〔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én] ⑴ 〔~水〕今中国江西省龙开河的古称。⑵ 水等向上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