熅字详情

𭗱

yūnㄩㄣyǔnㄩㄣˇ
火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U+7185 CJK 基本汉字

火部

14画

10

14画 (熅)

左右结构

OLWL

FWOT

UOOL

96812

U 7185

点、撇、撇、点、竖、横折、撇、点、横、竖、横折、竖、竖、横

熅字概述

〔熅〕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ūn、yǔn),部首是火部,总笔画是14画

〔熅〕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火、昷”或“火、𥁕”。

〔熅〕字造字法是形聲。从火,昷( wēn )聲。本义是鬱煙,不見火焰的燃燒而產生出來的許多煙。

〔熅〕字仓颉码是FWOT,五笔是OLWL,四角号码是96812,郑码是UOOL

〔熅〕字的UNICODE是U+718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9061,UTF-32:00007185,UTF-8:E7 86 85。

〔熅〕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1yūnㄩㄣ

基本解释

鬱煙;煙熅。《説文•火部》:“熅,鬱煙也。”《玉篇•火部》:“熅,烟熅也。”
沒有火焰的微火。《集韻•魂韻》:“熅,𤑴熅,火微。”
暖和。《玉篇•火部》:“熅,煗也。”
寬容。《新書•道術》:“欣𢣤可安謂之熅,反熅為鷙。”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聲。从火,昷( wēn )聲。本義:鬱煙,不見火焰的燃燒而產生出來的許多煙。
2.同本義。
black smoke;
熅,鬱煙也。 —— 《說文》置熅火。 —— 《漢書·蘇武傳》。師古曰:“熅謂聚火無焱者也。”天地絪熅。 —— 《易·繫辭下》。班固典引作“煙熅”。天雨新晴,北風寒切,是夜必霜。此時放火作熅,少得煙氣,則免於霜矣。 —— 《齊民要術》
3.微火;無焰的火。
slow fire;
置熅火。 —— 《漢書·李廣蘇建傳》
熅火(無焰的微火)
形容词
1.暖和;溫暖。
warm;
狐貉雖熅,不能熱無氣之人。 —— 漢· 牟融《理惑論》機絲潤看雨暄風熅。 —— 明· 湯顯祖《邯鄲夢》
熅熅(熱辣辣的)
2.溫和;寬容。
mild;
欣熅可安謂之熅,反熅爲鷙。 —— 漢· 賈誼《新書》
熅恭(溫和恭順)
3.另見 yùn。

2yǔnㄩㄣˇ

基本解释

用烙鐵或熨斗燙平衣物。後作“”。《集韻•焮韻》:“熅,以火伸物。”

3wěnㄨㄣˇ

基本解释

〔熅㶧〕熱。《集韻•混韻》:“熅,熅㶧,熱也。”

4yùnㄩㄣˋ

详细解释

1.用烙鐵或熨斗燙平衣物。後作“”。
iron;
熅,以火伸物。 —— 《集韻》
熅斗(即熨斗)
2.另見 yūn。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中 部首:火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20頁,第19

同文書局本: 第679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629頁,第13

唐韻》、《集韻》、《韻會𡘋於云切,音氳。說文》:鬱煙也。前漢・蘇武傳》:置熅火。【註】師古曰:熅,聚火無焱者也。

又,《玉篇》:煙熅也、氣也、煗也。班固〈東都賦〉:降烟熅,調元氣。

又,《新書・道術篇》:欣𢣤可安謂之熅,反熅爲鷙。

又,通作蘊。詩・大雅》:蘊隆蟲蟲。【釋文】蘊,行粉反;本又作熅,紆文反。

又,《集韻》:烏昆切,音溫 —— 𤑴熅火微。或作熄。

又,鄔本切,音穩 —— 熅,㶧熱也。

又,紆問切,音醞 —— 以火伸物。

又,烏沒切,音搵 —— 煙鬱貌。

又,一曰熱貌。新書・禮篇》:天淸澈,地富熅。

注解

〔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熅〕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ūn、yǔ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火、𥁕

〔熅〕字造字法是形聲。从火,昷( wēn )聲。本义是鬱煙,不見火焰的燃燒而產生出來的許多煙。

〔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ūn] ⑴ 鬱煙;煙熅。《説文•火部》:“熅,鬱煙也。”《玉篇•火部》:“熅,烟熅也。”⑵ 沒有火焰的微火。《集韻•魂韻》:“熅,𤑴熅,火微。”⑶ 暖和。《玉篇•火部》:“熅,煗也。”⑷ 寬容。《新書•道術》:“欣𢣤可安謂之熅,反熅為鷙。” [yǔn] ⑴ 用烙鐵或熨斗燙平衣物。後作“熨”。《集韻•焮韻》:“熅,以火伸物。” [wěn] ⑴ 〔熅㶧〕熱。《集韻•混韻》:“熅,熅㶧,熱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上反切於云切頁碼336頁,第33

異體

熅鬱煙也。从火𥁕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九反切迂分反頁碼822頁,第7行,第2

熅鬱煙也。從火昷聲。

鍇注臣鍇按:《易》曰:「天地煙煴相烝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上反切於云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1936頁,第10許惟賢846頁,第15

熅鬱煙也。

段注鬱當作𩰪𩰪與煴聲義皆同。煙煴猶壹㚃也。

从火。𥁕聲。

段注於云切。十三部。

熅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63頁,第13字
2陳昌治本第839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639頁
4說文校箋第430頁,第15字
5說文考正第399頁,第19字
6說文今釋第1446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469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494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128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63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417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3454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9960頁【補遺】第17515頁
14通訓定聲第3205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864頁【崇文】第3453頁
16說文句讀第1388頁
17古字詁林第八冊,第700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951頁,第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