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字详情
界
界字概述
〔界〕字拼音是(jiè),部首是田部,总笔画是9画。
〔界〕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田、介”,五行属木。
〔界〕字造字法是会意。从田,介声。本义是边垂,边境。
〔界〕字仓颉码是WOLL,五笔是LWJJ,四角号码是60228,郑码是KION,中文电码是3954,区位码是2971。
〔界〕字的UNICODE是U+754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028,UTF-32:0000754C,UTF-8:E7 95 8C。
〔界〕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496,属常用字。
〔界〕字异体字是介、堺、畍、𠇎、𠷟、𢌯、𨺬。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田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14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760頁,第18字
標點整理本: 第713頁,第2字
音《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𡘋音戒。《說文》:境也。《爾雅・釋詁》:界垂也。《孟子》:固國不以封疆之界。
义又,《增韻》:分畫也、限也。《後漢・馬融傳》:奢儉之中,以禮爲界。【註】界,猶限也。
义又,《增韻》:離閒也。揚雄〈解嘲〉:范雎界涇陽㊟〔范雎即范睢〕。【註】界者,界其兄弟使疏也。
义又,地名。《後漢・獻帝紀》:袁紹及公孫瓚戰於界橋。【註】今貝州宗城縣東有古界城,近枯漳水,則界橋在此也。
音又,與也。《後漢・桓譚傳》:非身力所得,皆以臧界吿者。【註】界,與也 —— 音必二反。
音又,《韻補》叶居吏切,音記。陶潛〈感士不遇賦〉:悼賈傅之秀朗,紆遠轡於促界;悲董相之淵致,屢乗危而幸濟。
义《集韻》本作畍,或作堺、𨺬。
卷目:考證・午集上 部首:田部
愛日堂藏本: 第450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59頁,第11字
《孟子》固國不以封疆之界。
謹照原文固國改域民。
注解
〔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田部。
〔界〕字拼音是jiè,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田、介。
〔界〕字造字法是会意。从田,介声。本义是边垂,边境。
〔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iè] ⑴ 边境,一个区域的边限⑵ 范围⑶ 按职业或性别等所划的人群范围⑷ 指大自然中动物、植物、矿物等的最大的类别⑸ 地层系统分类的最高一级,相当于地质年代中的“代”。“界”以下为“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古拜切頁碼第458頁,第17字續丁孫
畍
異體界
境也。从田介聲。
附注段玉裁注:「界之言介也。介者,畫也;畫者,介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畫之。」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作界。」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苟差反頁碼第1077頁,第3行,第1字述
境也。從田介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古拜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783頁,第3字許惟賢第1209頁,第5字
竟也。
段注竟俗本作境。今正。樂曲盡爲竟。引申爲凡邊竟之偁。界之言介也。介者,畫也。畫者,介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畫之。介界古今字。《爾雅》曰:疆,界,垂也。按垂,遠邊也。
从田。介聲。
段注形聲中有會意。古拜切。十五部。此篆上田下介。小徐舊本,《五經文字》,篇,韵,漢碑可據。
界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909頁,第12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171頁,第5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871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610頁,第6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545頁,第16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2025頁,第5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3382頁,第4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6786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899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63頁,第11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586頁,第9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4834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3367頁【補遺】第18013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655頁,第7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210頁【崇文】第4837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2001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372頁,第4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1262頁,第6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