畚字详情

běnㄅㄣˇ
田部 共10画 上下结构 U+755A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田部

10画

5

10画 (畚)

上下结构

形声字

CDLF

IKW

ZSGK

23608

3962

5946

U 755A

撇折、点、横、撇、捺、竖、横折、横、竖、横

畚字概述

〔畚〕字拼音是(běn),部首是田部,总笔画是10画

〔畚〕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厶、奋”,五行属水。

〔畚〕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田,弁( biàn )声。本义是用蒲草或竹篾编织的盛物器具。

〔畚〕字仓颉码是IKW,五笔是CDLF,四角号码是23608,郑码是ZSGK,中文电码是3962,区位码是5946

〔畚〕字的UNICODE是U+755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042,UTF-32:0000755A,UTF-8:E7 95 9A。

〔畚〕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4697

〔畚〕字异体字是𠫻𡘊𡘞𡙂𡙲𣓩𤲙𤲛𨋷

汉字解释

běnㄅㄣˇ

基本解释

běn ㄅㄣˇ 〔~箕〕用木、竹、铁片做成的撮垃圾、粮食等的器具。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田,弁( biàn )声。本义:用蒲草或竹篾编织的盛物器具)撮土器。
basket for earth, etc. ; bamboo(or wicker)scoop;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列子·汤问》
畚斗(畚箕。即簸箕);畚筑(盛土和捣土的工具)
动词
〈方〉∶用畚箕之类装东西 。
scoop up with a dustpan;
畚泥土。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田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16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761頁,第6

標點整理本: 第713頁,第26

廣韻》:布忖切;《正韻》:布袞切,𡘋音本。廣韻》:草器。左傳・宣十一年》:稱畚築。【註】畚,盛土器,以草索爲之,筥屬。周禮・夏官・挈壷氏》:挈畚以令糧。【註】畚,所以盛糧之器。

又,揚子《方言》:鍫也。江淮南楚之閒謂之臿,沅湘之閒謂之畚,趙魏之閒謂之喿,東齊謂之梩。

注解

〔畚〕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田部

〔畚〕字拼音是bě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田

〔畚〕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田,弁( biàn )声。本义是用蒲草或竹篾编织的盛物器具。

〔畚〕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ěn] ⑴ běn ㄅㄣˇ 〔~箕〕用木、竹、铁片做成的撮垃圾、粮食等的器具。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𤲙”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布忖切頁碼426頁,第5

𡘞

異體𤲙、畚

𡘞𤳊屬,蒲器也,所以盛穜。从甾弁聲。

附注按:段注改「穜」為「糧」。朱駿聲《通訓定聲》:「今字作畚。」《廣韻・混韻》:「𤲙,同畚。」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四反切補忖反頁碼1016頁,第3行,第1

𡘞蒲器也,𤳊屬,所以盛種。從甾弁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布忖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548頁,第3許惟賢1107頁,第4

𡘞蒲器也。𢆟屬。所㠯盛糧。

段注糧各本作穜。今正。《周禮》挈壺氏。挈畚以令糧。大鄭云:縣畚於稟假之處。後鄭云:畚所以盛糧之器。故以畚表稟。《左傳》宣二年《正義》引《說文》蒲器可以盛糧。《左傳釋文》、《詩正義》引艸器所以盛種。種字葢非。果爲種字。則當云穀種。不得但言種也。何休注《公羊》云:畚,草器。杜注《左傳》。以草索爲之。蒲與艸不相妨。糧者,穀也。

𠙹。弁聲。

段注布忖切。古音在十四部。

𤲙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43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1080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807頁
4說文校箋第563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505頁,第18字
6說文今釋第1867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313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277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698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36頁,第3字
11標注說文第540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4448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2462頁【補遺】第17885頁
14通訓定聲第2999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1108頁【崇文】第4429頁
16說文句讀第1838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037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182頁,第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