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字详情
疱
疒部
共10画
半包围结构
U+75B1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疱字概述
〔疱〕字拼音是(pào),部首是疒部,总笔画是10画。
〔疱〕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包”,五行属水。
〔疱〕字仓颉码是KPRU,五笔是UQNV,四角号码是00112,郑码是TRY,中文电码是6711,区位码是8069。
〔疱〕字的UNICODE是U+75B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129,UTF-32:000075B1,UTF-8:E7 96 B1。
〔疱〕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4619。
〔疱〕字异体字是䶌、皰、靤、𦝐。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45頁,第15字
同文書局本: 第770頁,第21字
標點整理本: 第724頁,第22字
音《集韻》:披教切,音砲 —— 腫病。通作
。
音又,皮教切,音抱 —— 面生氣也。
注解
〔疱〕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疱〕字拼音是pào,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包。
〔疱〕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ào] ⑴ 皮肤上长的像水泡的小疙瘩(亦作“泡”)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疱”,请参考“皰”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旁敎切頁碼第96頁,第4字續丁孫
皰
面生气也。从皮包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六反切皮豹反頁碼第257頁,第7行,第3字述
面生氣也。從皮包聲。
鍇注臣鍇曰:「面瘡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旁敎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485頁,第4字許惟賢第217頁,第7字
面生气也。
段注《玉篇》作面皮生氣也。玄應書一作面生熱氣也。《淮南》。潰小皰而發痤疽。高曰:皰,面氣也。玄應引作靤。
从皮。包聲。
段注旁敎切。古音在三部。
皰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189頁,第4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260頁,第2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207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127頁,第6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122頁,第3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431頁,第4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741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1733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627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76頁,第14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126頁,第8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941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3606頁【補遺】第16540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099頁,第3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257頁【崇文】第1025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366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601頁,第1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329頁,第3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