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字详情
短
短字概述
〔短〕字拼音是(duǎn),部首是矢部,总笔画是12画。
〔短〕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矢、豆”,五行属火。
〔短〕字造字法是会意。从矢,豆声。从“矢”,表示短不短可以用矢来量。古代弓长箭短,量长的用弓作标准,量短的用箭作标准。本义是不长。
〔短〕字仓颉码是OKMRT,五笔是TDGU,四角号码是81818,郑码是MAJU,中文电码是4252,区位码是2244。
〔短〕字的UNICODE是U+77E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701,UTF-32:000077ED,UTF-8:E7 9F AD。
〔短〕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2669,属常用字。
〔短〕字的近义词是缺,反义词是长,异体字是𢭃、𣠭、𥎭、𥎶、𥎷、𥏆、𥏸。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矢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70頁,第18字
同文書局本: 第824頁,第33字
標點整理本: 第784頁,第4字
音《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𡘋端上聲。《說文》:有所長短,以矢爲正。【徐曰】若以弓爲度也。《廣韻》:促也、不長也。《書・堯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禮・月令》:度有長短。
义又,長短術。《史記・六國年表》:謀詐用,而縱橫長短之說起。【註】長短術興於六國時,行長入短,其語隱謬,用相激怒。
义又,短功。《唐書・百官志》:凡工匠,十月至正月爲短功。
义又,短人,《史記・孔子世家》:僬僥三尺,短之至也。《荀子・非相篇》:帝堯長,帝舜短。文王長,周公短。仲尼長,子弓短。張華《博物志》:伊尹黑而短。
义又,凡指人過失曰短。《史記・屈原傳》: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前漢・蕭望之傳》:鄭朋數稱述望之,短車騎將軍。師古〔註〕短謂毀其短惡也。
音又,叶多卷切,音近亶。陸機〈思親賦〉:天步悠長,人道短矣;異途同「歸」,無早晚矣。
音又,叶都眷切,音近玷。蘇轍〈夷中〉詩:江流日益深,民語漸已變;峰巒古崖石,草木條榦短。
义《集韻》或作𢭃。
注解
〔短〕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矢部。
〔短〕字拼音是duǎ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矢、豆。
〔短〕字造字法是会意。从矢,豆声。从“矢”,表示短不短可以用矢来量。古代弓长箭短,量长的用弓作标准,量短的用箭作标准。本义是不长。
〔短〕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uǎn] ⑴ 长度小,与“长( cháng )”相对⑵ 缺少,欠⑶ 缺点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都管切頁碼第168頁,第10字續丁孫
短
不長也。有所長短,以矢爲正。从矢豆聲。
附注王筠句讀:「短、豆雙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反切都款反頁碼第420頁,第4行,第3字述
有所長短,㠯矢爲正。從矢豆聲。
鍇注臣鍇曰:「若以弓爲度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都管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906頁,第2字許惟賢第401頁,第3字
有所長短。㠯矢爲正。从矢。
段注按此上當補不長也三字乃合。有所長短,以矢爲正。說从矢之意也。榘字下曰:矢者,其中正也。正直爲正。必正直如矢而刻識之。而後可裁其長短。故詩曰:其直如矢。《韓詩》曰:如矢斯朸。
豆聲。
段注按《考工記》曰:豆中縣。謂縣繩正豆之柄也。然則豆聲當作从豆。从豆之意與从矢同也。都管切。十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短从矢豆聲。豆聲恐非,乃从矢从豈;豈,豎也,短小也。
从矢豆聲,恐非,从豆乃是會意,豆者短義,如豎字亦从豆。
白话解释
短,当物体有长短区别时,就用箭只作标准进行测量。字形采用“矢”作边旁,“豆”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秦簡文字,《睡虎地秦簡》已用為長短義。相對的,字並未見於楚簡。篆文字形因承秦簡。《說文》:「短,有所長短。以矢為正。从矢、豆聲。」段注:「按,當補『不長也』三字。〈考工記〉曰:『豆中縣。』謂縣繩正豆之柄也。然則『豆聲』當作从『豆』,从豆之意,與从矢同也。」短字,許慎理解為形聲字,至段玉裁則認為屬於會意。此字結構宜分析為從矢豆,豆亦聲。隸楷以後字形均承篆文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短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334頁,第8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434頁,第3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339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215頁,第1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208頁,第5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739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295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2884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082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32頁,第19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213頁,第10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1704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5494頁【補遺】第16808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955頁,第3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443頁【崇文】第1769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663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223頁,第5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485頁,第2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533頁,第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