碆字详情

𭗱

ㄅㄛ
石部 共13画 上下结构 U+7886 CJK 基本汉字

石部

13画

8

13画 (碆)

上下结构

IHCD 86 、 IBDF 98

EEMR

VXG

34602

U 7886

点、点、提、横撇/横钩、撇、竖、横撇/横钩、捺、横、撇、竖、横折、横

碆字概述

〔碆〕字拼音是(bō),部首是石部,总笔画是13画

〔碆〕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波、石”。

〔碆〕字仓颉码是EEMR,五笔是IHCD86,IBDF98,四角号码是34602,郑码是VXG

〔碆〕字的UNICODE是U+788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854,UTF-32:00007886,UTF-8:E7 A2 86。

〔碆〕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ㄅㄛ

基本解释

古代射鸟用的拴在丝绳上的石箭镞:“矰~飞流。”
把石头箭镞拴在丝绳上,用来射鸟:“则出宝弓,~新缴。”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石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92頁,第12

同文書局本: 第831頁,第42

標點整理本: 第791頁,第14

廣韻》:博禾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禾切,𡘋音波 —— 石可爲弋鏃。史記・楚世家》:碆新繳。馬融〈廣成頌〉:矰碆飛流。本作磻。

又,《廣韻》:薄波切,音婆 —— 纜繳石。亦音盤。

注解

〔碆〕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石部

〔碆〕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波、石

〔碆〕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ō] ⑴ 古代射鸟用的拴在丝绳上的石箭镞:“矰~飞流。”⑵ 把石头箭镞拴在丝绳上,用来射鸟:“则出宝弓,~新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