祣字详情

𭗱

ㄌㄩˇ
礻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U+7963 CJK 基本汉字

礻部

10画

6

11画 (祣)

左右结构

PYTE

IFOHV

WSMR

38232

U 7963

点、横撇/横钩、竖、点、撇、横、撇、竖提、撇、捺

祣字概述

〔祣〕字拼音是(lǚ),部首是礻部,总笔画是10画

〔祣〕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示、𠂉𧘇”。

〔祣〕字仓颉码是IFOHV,五笔是PYTE,四角号码是38232,郑码是WSMR

〔祣〕字的UNICODE是U+796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075,UTF-32:00007963,UTF-8:E7 A5 A3。

〔祣〕字异体字是𥜠

汉字解释

ㄌㄩˇ

基本解释

同“”,古代祭祀山川或上帝。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17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842頁,第13

標點整理本: 第803頁,第6

廣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𡘋音呂 —— 祭山川名。通作旅。周禮・春官・大宗伯》:國有大故,則旅上帝及四望。【註】旅,陳也 —— 陳其祭祀以祈焉,禮不如祀之備也。又,《論語》:季氏旅於泰山。

又,《韻會》或作𥜠,亦作臚。史記・六國表》:臚於郊祀。

注解

〔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示部

〔祣〕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礻、󰓖

〔祣〕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ǚ] ⑴ 同“旅”,古代祭祀山川或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