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字详情

ㄅㄛˋㄅㄛˇ
⺮部 共19画 上下结构 U+7C38 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次常用字通用字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部" in /www/wwwroot/www.cztjy.cn/zidian/item.php on line 191
.html title=部首⺮的汉字>⺮部

19画

13

19画 (簸)

上下结构

形声字

TADC 86 、 TDWB 98

HTCE

MEXI

88847

4684

8404

U 7C38

撇、横、点、撇、横、点、横、竖、竖、横、横、横、撇、点、横撇/横钩、撇、竖、横撇/横钩、捺

簸字概述

〔簸〕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ò、bǒ),部首是⺮部,总笔画是19画

〔簸〕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𤿺”或“箕、皮”,五行属木。

〔簸〕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箕,皮声。本义是用簸箕盛粮食等上下颠动,扬去糠粃尘土等物。

〔簸〕字仓颉码是HTCE,五笔是TADC86,TDWB98,四角号码是88847,郑码是MEXI,中文电码是4684,区位码是8404

〔簸〕字的UNICODE是U+7C3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800,UTF-32:00007C38,UTF-8:E7 B0 B8。

〔簸〕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3462,属次常用字

〔簸〕字异体字是𥸨

汉字解释

1ㄅㄛˋ

基本解释

〔~箕〕❶扬糠除秽、清理垃圾的器具,用竹篾、柳条或铁皮制成,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❷簸箕形的指纹(“”均读轻声)。

详细解释

另见 bǒ。

2ㄅㄛˇ

基本解释

用簸箕颠动米粮,扬去糠秕和灰尘。~谷。
颠动摇晃。颠~。~荡。~动。~弄。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箕,皮声。本义:用簸箕盛粮食等上下颠动,扬去糠粃尘土等物。
2.同本义。
winnow;
簸,扬米去糠也。 —— 《说文》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 —— 《诗·小雅·大东》或舂或揄,或簸或蹂。 —— 《诗·大雅·生民》
簸秕,簸扬糠秕(扬米去糠,糠在米上);簸箩(盛物的竹筐)
3.摇动;颠动。
jolt;
宫殿摆簸。 —— 唐· 李朝威《柳毅传》
颠簸;簸行(摇摆不定的步行)
4.另见 bò。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52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901頁,第46

標點整理本: 第862頁,第16

廣韻》、《集韻》:補火切;《韻會》:杜果切;《正韻》:烏果切,𡘋音駊。說文》:揚米去糠也。詩・大雅》:或簸或蹂。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補過切,音播 —— 義同。

注解

〔簸〕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簸〕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ò、bǒ,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箕、皮、;、𥫗、𤿺

〔簸〕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箕,皮声。本义是用簸箕盛粮食等上下颠动,扬去糠粃尘土等物。

〔簸〕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ò] ⑴ 〔~箕〕❶扬糠除秽、清理垃圾的器具,用竹篾、柳条或铁皮制成,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❷簸箕形的指纹(“箕”均读轻声)。 [bǒ] ⑴ 用簸箕颠动米粮,扬去糠秕和灰尘⑵ 颠动摇晃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布火切頁碼147頁,第7

簸揚米去糠也。从箕皮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布火反頁碼376頁,第1行,第2

簸揚米去糠也。從箕,從皮聲。

鍇注臣鍇按:《詩》曰:「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布火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794頁,第8許惟賢354頁,第8

簸揚米去𥹺也。

段注與播布之義相近。

从箕。皮聲。

段注布火切。十七部。

白话解释

簸,扬米去糠的竹制家具。字形采用“箕”作边旁,“皮”是声旁。

簸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91頁,第10字
2陳昌治本第391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301頁
4說文校箋第194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182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659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16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65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96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17頁,第7字
11標注說文第192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152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4978頁【補遺】第16730頁
14通訓定聲第1991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399頁【崇文】第1593頁
16說文句讀第587頁
17古字詁林第四冊,第712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472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