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字详情
綱
綱字概述
〔綱〕字拼音是(gāng),部首是糹部,总笔画是14画。
〔綱〕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糸、岡”或“糹、岡”。
〔綱〕字造字法是形聲。从糸( mì ),表示與線絲有關,岡聲。本义是提網的總繩。
〔綱〕字仓颉码是VFBTU,五笔是XMUM,四角号码是27920,郑码是ZLD。
〔綱〕字的UNICODE是U+7DB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177,UTF-32:00007DB1,UTF-8:E7 B6 B1。
〔綱〕字异体字是㭃、䌉、纲、𣓡。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18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927頁,第24字
標點整理本: 第890頁,第8字
音《廣韻》:古郎切;《集韻》、《韻會》:居郎切,𡘋音岡。《說文》:維紘繩也。《書・盤庚》: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詩・大雅》:綱紀四方。【傳】張之爲綱。【疏】綱者,網之大繩。
义又,《儀禮・鄕射禮》:乃張侯下綱。【註】綱,持舌繩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梓人爲侯上綱與下綱,出舌尋,䋶寸焉。【註】綱,所以繫侯於植者也。
义又,《禮緯含文嘉》: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
卷目:考證・未集中 部首:糸部
愛日堂藏本: 第528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63頁,第9字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梓人爲侯上綱與下綱,出舌尋,䋶寸焉。
謹照原文䋶寸改絹寸。
注解
〔綱〕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綱〕字拼音是gā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岡。
〔綱〕字造字法是形聲。从糸( mì ),表示與線絲有關,岡聲。本义是提網的總繩。
〔綱〕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āng] ⑴ 提網的總繩。⑵ 事物的關鍵部分⑶ 中國從唐代起轉運大批貨物所行的辦法⑷ 生物學分類的一種類別(生物學把同一門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徵和親緣關係再分成若干羣,每一羣爲“一綱”,“綱”以下再分爲“目”)。⑸ 統治者認爲維持正常秩序的必不可少的行爲規範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古郞切頁碼第436頁,第22字續丁孫
𦂴
異體綱
維紘繩也。从糸𡶬聲。
㭃
古文綱。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古郎切頁碼第1035頁,第2行,第2字述
維紘繩也。從糸岡聲。
反切………頁碼第1035頁,第3行,第1字述
古文綱。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古郞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2620頁,第1字許惟賢第1140頁,第2字
网紘也。
段注各本作維紘繩也。今依棫樸《正義》正。紘者,冠維也。引申之爲凡維系之偁。孔穎達云:紘者,网之大繩。《商書》曰:若罔在綱。有條而不紊。詩曰:綱紀四方。箋云:以罔罟喻之。張之爲綱。理之爲紀。
从糸。岡聲。
段注古郞切。十部。
古文綱。
段注《古文四聲韵》作㭃𣓡二形。㭃从古文糸也。
白话解释
纲,控网大绳。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岡”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纲”字。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糸、岡聲。從「糸」,指繩子;「岡」表示音讀。隸書、楷書都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綱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862頁,第12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108頁,第7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826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578頁,第12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518頁,第1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912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3215頁,第3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6431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757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44頁,第10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554頁,第5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4569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721頁【補遺】第17916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3657頁,第3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35頁【崇文】第4537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886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1215頁,第2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1209頁,第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