縞字详情
縞
縞字概述
〔縞〕字拼音是(gǎo),部首是糹部,总笔画是16画。
〔縞〕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糸、高”或“糹、高”。
〔縞〕字仓颉码是VFYRB,五笔是XYMK,四角号码是20927,郑码是ZSJL。
〔縞〕字的UNICODE是U+7E1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286,UTF-32:00007E1E,UTF-8:E7 B8 9E。
〔縞〕字异体字是缟。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33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934頁,第16字
標點整理本: 第897頁,第6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古考切,音杲。《說文》:鮮色也。《博雅》:練也。《小爾雅》:繒之精者曰縞。《書・禹貢》:闕篚𤣥纖縞。【傳】縞,白繒。《詩・鄭風》:縞衣綦巾。【傳】縞衣,白色男服。《禮・檀弓》:祥而縞。【疏】縞,謂縞冠。又,〈玉藻〉:縞冠素紕,既祥之冠也。【疏】縞是生絹。又,〈王制〉:殷人哻而祭,縞衣而養老。【註】殷尚白而縞衣裳。《戰國策》:强弩之末,不能穿魯縞。《前漢・地理志》〔註〕:縞,鮮支也,卽今所謂素者也。
音又,《廣韻》:古到切;《集韻》:居號切,𡘋音誥 —— 義同。
注解
〔縞〕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縞〕字拼音是gǎ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高。
〔縞〕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ǎo] ⑴ 未經染色的絹。⑵ 白色:“連觀霜~,周除冰淨”。~素。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古老切頁碼第434頁,第7字續丁孫
縞
鮮支也。从糸高聲。
附注段玉裁改作「縞,鮮巵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古老切頁碼第1030頁,第4行,第3字述
鮮色也。從糸高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古老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2592頁,第3字許惟賢第1128頁,第5字
鮮𠨗也。
段注各本作鮮色。今正。《漢・地理志》師古注。縞,鮮支也。《司馬相如傳》正同。顔語多本《說文》。彼時未誤。葢支亦作𠨗。因譌色也。《廣雅》。䋷緫,鮮支,縠,絹也。許謂縞卽鮮支。《鄭風》。縞衣綦巾。毛曰:縞衣,白色男服也。王逸曰:縞,素也。任氏大椿釋繒曰:孰帛曰練。生帛曰縞。
从糸。高聲。
段注古老切。二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白雜黑者。
亦今紡綢,黑經白緯。
縳類。縞與帛有别,縞黑經白緯。⑴縞、帛義異。⑵ 縞,白雜黑者。⑶三說均莫名其妙。
縞、帛義異。○逖本云:縞,白雜黑者。○縞,亦紡類。
縞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857頁,第9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100頁,第7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821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572頁,第9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514頁,第16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897頁,第6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3189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6380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738頁,第4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41頁,第31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549頁,第15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4524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634頁【補遺】第17903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299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26頁【崇文】第4501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870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542頁,第8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1179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1202頁,第1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