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字详情
络
络字概述
〔络〕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uò、lào),部首是纟部,总笔画是9画。
〔络〕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纟、各”,五行属木。
〔络〕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糸( mì ),表示与丝线有关。各声。本义是缠绕,捆缚。
〔络〕字仓颉码是VMHER,五笔是XTKG,四角号码是27164,郑码是ZRJ,中文电码是4820,区位码是3471。
〔络〕字的UNICODE是U+7ED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476,UTF-32:00007EDC,UTF-8:E7 BB 9C。
〔络〕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761,属常用字。
〔络〕字异体字是絡、𦃅、𦃆。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07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922頁,第26字
標點整理本: 第885頁,第6字
音《廣韻》:盧各切;《集韻》、《正韻》:歷各切,𡘋音洛。《說文》:絮也。一曰麻未漚也。《急就篇》〔註〕:絡卽今之生䌤也。一曰今之綿紬是也。
义又,《史記・扁鵲傳》:中經維絡。【註】十二經脈,十二絡脈。
义又,《前漢・揚雄傳》:緜絡天地。【註】謂包絡之也。
义又,《楚辭・招䰟》:鄭綿絡些。【註】絡,縛也。
义又,班固〈西都賦〉:籠山絡野。【註】絡,繞也。
义又,班固〈東都賦〉:衍地絡。【註】絡,網也。
义又,揚子《方言》:繘或謂之絡。
义又,揚子《方言》:絡謂之格。【註】所以轉篗車也。
义《廣韻》:又姓。
音又,《集韻》:克各切,音恪 —— 義同。
音又,《韻補》叶魯故切。《楚辭・招䰟》:秦篝齊纓,鄭綿絡些。
注解
〔絡〕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絡〕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uò、là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各。
〔絡〕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ào] ⑴ 均见“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盧各切頁碼第438頁,第16字續丁孫
絡
絮也。一曰麻未漚也。从糸各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盧各切頁碼第1038頁,第4行,第2字述
絮也。一曰麻未漚也。從糸各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盧各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635頁,第1字許惟賢第1146頁,第9字
絮也。
段注今人聯絡之言。葢本於此。包絡字,漢人多叚落爲之。其實絡之引申也。《楊雄傳》曰:緜絡天地。以絮喻也。
一曰麻未漚也。
段注《陳風》曰: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傳曰:漚,柔也。箋云:於池中柔麻。使可緝績作衣服。按未漚者曰絡。猶生絲之未湅也。
从糸。各聲。
段注盧各切。五部。
白话解释
络,破旧的丝绵。另一种说法认为,“络”是未浸泡的麻。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各”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左「糸」右「各」。篆文從糸、各聲。從「糸」,指絲的材質;「各」表示音讀。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絡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866頁,第10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114頁,第4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830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581頁,第21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520頁,第9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922頁,第4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3234頁,第3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6467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771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45頁,第31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557頁,第9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4592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775頁【補遺】第17925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818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41頁【崇文】第4561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898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1240頁,第1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1213頁,第1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