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字详情
耐
耐字概述
〔耐〕字拼音是(nài),部首是而部,总笔画是9画。
〔耐〕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而、寸”,五行属火。
〔耐〕字造字法是会意。从而,从寸。而亦声。“而”指面颊,“寸”指法度,刑法。在面颊上施刑罚,指剃须。字本作“耏”。从而,从彡。本义是古时一种剃掉胡须两年的刑罚。
〔耐〕字仓颉码是MBDI,五笔是DMJF,四角号码是14200,郑码是GLDS,中文电码是5082,区位码是3645。
〔耐〕字的UNICODE是U+801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784,UTF-32:00008010,UTF-8:E8 80 90。
〔耐〕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456,属常用字。
〔耐〕字异体字是奈、耏、能、𡬪、𩈃。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而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97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962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927頁,第17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𡘋與耏同。《說文》耏,或从寸。《前漢・高帝紀》:令郎中有罪耐以上請之。【註】應劭曰:輕罪不至于髠,完其耏,故曰耏。古耐字从彡,髮膚之首也。蘇林以爲法度字皆从寸,後改如是,音若能。如淳曰:耐,猶任也,任其事也。師古曰:依應氏之說,耐當音而;如氏之解,則音乃代反,其義亦兩通。耐謂頰旁毛也。〈功臣侯表〉宣曲侯通耏爲鬼薪,則應氏之說斯爲長矣。
义又,《廣韻》:耐,忍也。《荀子・仲尼篇》:能耐任之。【註】忍也。
音又,《集韻》、《正韻》𡘋奴登切,音能 —— 能,或作耐。《禮・禮運》:故聖人耐以天下爲一家。【註】耐,古能字。
义又,《類篇》:熊屬。〇【按】宋祁《漢書・高帝紀》註云:古者能字皆作耐字,後世以三足之能爲能,故今人書能無有作耐字者。
注解
〔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而部。
〔耐〕字拼音是nà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而、寸。
〔耐〕字造字法是会意。从而,从寸。而亦声。“而”指面颊,“寸”指法度,刑法。在面颊上施刑罚,指剃须。字本作“耏”。从而,从彡。本义是古时一种剃掉胡须两年的刑罚。
〔耐〕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nài] ⑴ 忍,受得住⑵ 古同“奈”,奈何。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九下反切奴代切頁碼第314頁,第12字續丁孫
耏
罪不至髡也。从而从彡。
耐
或从寸。諸法度字从寸。
附注段玉裁注:「彡,拭畫之意。此字从彡、而。彡謂拂拭其而去之。會意字也。而亦聲……此為罪名法度之類,故或从寸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八反切奴代反頁碼第781頁,第3行,第1字述
罪不至髡也。從彡,從而亦聲。
鍇注臣鍇曰:「但鬀其頰毛而已,彡猶芟也。會意。」
反切………頁碼第781頁,第3行,第2字述
或從寸。諸法度字從寸。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九下反切奴代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814頁,第2字許惟賢第793頁,第2字
罪不至髡也。
段注罪當作辠。《高帝紀》。令郞中有罪耐以上請之。應劭曰:輕罪不至於髡。完其耏鬢。故曰耏。古耏字从彡。髮膚之意也。杜林以爲法度之字皆从寸。後改如是。言耐罪以上皆/當先請也。耐音若能。按耐之罪輕於髡。髡者,𩮜髮也。不𩮜其髮。僅去須鬢。是曰耐。亦曰完。謂之完者,言完其髮也。《㓝法志》曰:當髡者完爲城旦舂。王粲詩。許歴爲完士。一言猶敗秦。江遂曰:《漢令》謂完而不髡曰耐。然則應仲遠言完其耏鬢,正謂去而鬢而完其髮耳。
从彡而。而亦聲。
段注彡拭畫之意。此字从彡而。彡謂拂拭其而去之。會意字也。而亦聲。當如之切。一部。大徐奴代切。非是。
或从寸。諸法度字从寸。
段注此爲罪名法度之類。故或从寸也。應仲遠《高帝紀》注意謂耏卽而𩯭字,用爲耏罪字。至杜林以後乃改从寸作耐。許說不如是。耐,漢人叚爲能字。本如之切。後變音奴代切。古音能讀如而。今音耐能皆奴代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今徽州女人以錢絞去面上毛猶曰「耐(耏)面」。忍耐字當作能。能《說文》云 「堅強也」。
或作耐。𩮜髮之[刑]。今徽州女人以綫絞去面上毛猶曰「耏面」。忍耐=忍能,漢人能字多作耐。
耏【奈】。罪不至髡【去云】也。忍耐當作能,漢人能字多作耐。今徽州人以綫絞去面毛猶曰「耏面」。
白话解释
耐,犯罪受罚,只剃刮胡须、颊毛,不至于剃光头的地步。字形采用“而、彡”会义。“耐”,这是“耏”的异体字,字形采用“寸” 作边旁。那些表示刑罚、法度的字,都采用“寸”作边旁。
耏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621頁,第3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785頁,第3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600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403頁,第3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377頁,第4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359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317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4672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006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46頁,第3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390頁,第7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3234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9421頁【補遺】第17430頁【後編】第14814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734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815頁【崇文】第3257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292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395頁,第3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370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901頁,第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