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字详情

cōngㄘㄨㄥ
耳部 共17画 左右结构 U+8070 CJK 基本汉字

耳部

17画

11

17画 (聰)

左右结构

BTLN

SJHWP

CERW

16430

U 8070

横、竖、竖、横、横、提、撇、竖、横折、撇、横撇/横钩、点、横、点、斜钩、点、点

聰字概述

〔聰〕字拼音是(cōng),部首是耳部,总笔画是17画

〔聰〕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耳、悤”。

〔聰〕字造字法是形聲。从耳,總聲。本义是聽力好。

〔聰〕字仓颉码是SJHWP,五笔是BTLN,四角号码是16430,郑码是CERW

〔聰〕字的UNICODE是U+807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880,UTF-32:00008070,UTF-8:E8 81 B0。

〔聰〕字异体字是𦕻𦖟

汉字解释

cōngㄘㄨㄥ

基本解释

聽覺。失~。
聽覺靈敏。耳~目明。
心思靈敏。~明。~睿。~慧。~穎。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形聲。从耳,總聲。本義:聽力好。
2.同本義。
(of hearing)acute;
聰,察也。 —— 《說文》聽曰聰。 —— 《書·洪範》聞審謂之聰。 —— 《管子·宙合》耳徹爲聰。 —— 《莊子·外物》尚寐無聰。 —— 《詩·王風·兔爰》
聰耳(聽覺靈敏的耳朵)
3.明察。指耳聞聲音而心能辨別其是真假。
astute;
耳不能兩聽而聰。 —— 《荀子·勸學》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聰察(擅長審辨);聰察軒昂(明察真僞,儀態不凡);聰聽(明於聽取;明於辨察)
4.聰明,有才智。
clever;
聽曰聰,聰者,能聞事而審其意也。 —— 《春秋繁露·五行五事》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 —— 《三國志·諸葛亮傳》聰者不得用其詐。 —— 《韓非子·有度》不聰敬止。 —— 《詩·周頌·敬之》
聰哲(聰明多智);聰明自誤(天資聰明的人,反被聰明所誤);聰智(指聰明而有才智)
名词
聽;聽覺 。
faculty of hearing;
左耳失聰。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13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969頁,第6

標點整理本: 第934頁,第38

唐韻》、《正韻》:倉紅切;《集韻》:麤叢切,𡘋音驄。說文》:察也。廣韻》:聞也、明也、通也、聽也。書・洪範》:聰作謀。史記・商君傳》: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管子・宙合篇》:耳司聽,聽必順聞,聞審謂之聰。【註】耳之所聞,既順且審,故謂之聰。

又,《韻補》叶千剛切,音倉。𨻰琳〈柳賦〉:穆穆天子,亶聽聰兮;德音允塞,民所望兮;宜爾嘉樹,配甘棠兮。望平聲。

注解

〔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耳部

〔聰〕字拼音是cō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耳、悤

〔聰〕字造字法是形聲。从耳,總聲。本义是聽力好。

〔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ōng] ⑴ 聽覺⑵ 聽覺靈敏⑶ 心思靈敏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倉紅切頁碼399頁,第5

異體聦、𦖻

聰察也。从耳悤聲。

附注《說文新證》:「聰,耳朵聽得清楚。楚系多从耳,兇聲,或疊加義符『心』。」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麤中反頁碼959頁,第6行,第2

聰察也。從耳悤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倉紅切古音第九部頁碼2365頁,第2許惟賢1028頁,第2

聰察也。

段注察者,覈也。聰察以雙聲爲訓。

从耳。悤聲。

段注倉紅切。九部。

白话解释

聪,至察至明。字形采用“耳”作边旁,“怱”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字形從耳、聲。從耳,表示聽聞聲音;聲,聲兼義,取疏通之意。表示耳朵中空疏通而聽覺靈敏。隸書、楷書皆承篆文而來。在六書屬於形聲兼會意。

聰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87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1003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756頁
4說文校箋第522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471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1730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2924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85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514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12頁,第21字
11標注說文第500頁,第11字
12說文注箋第4155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1679頁
14通訓定聲第236頁,第5字
15說文義證第1037頁【崇文】第4145頁
16說文句讀第1702頁
17說文新證第840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575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100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