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字详情

bǎngㄅㄤˇpángㄆㄤˊ
月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U+8180 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

月部

14画

10

16画 (膀)

左右结构

形声字

EUPY 86 、 EYUY 98

BYBS

QSWS

70227

5218

1682

U 8180

撇、横折钩、横、横、点、横、点、撇、点、横撇/横钩、点、横、横折钩、撇

膀字概述

〔膀〕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ǎng、páng),部首是月部,总笔画是14画

〔膀〕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月、旁”或“、旁”,五行属水。

〔膀〕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肉,旁声。本义是肩膀。

〔膀〕字仓颉码是BYBS,五笔是EUPY86,EYUY98,四角号码是70227,郑码是QSWS,中文电码是5218,区位码是1682

〔膀〕字的UNICODE是U+818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152,UTF-32:00008180,UTF-8:E8 86 80。

〔膀〕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3134,属常用字

〔膀〕字异体字是𦜅𦜶

汉字解释

1bǎngㄅㄤˇ

基本解释

胳膊的上部靠肩的部分。~臂。肩~。~阔腰圆。
鸟类和昆虫的飞行器官。翅~。~儿。

详细解释

1.形声。从肉,旁声。本义:肩膀。
2.同本义。
shoulder;
十分腰围膀阔。 —— 《水浒传》
膀阔腰圆;腰细膀宽
3.臂膀。指肩和肘之间的手臂 。
upper arm;
膀扇子(方言。臂膀)
4.兽类或家畜腿的上部或前肢和躯干相连的部分。
upper leg;
肉则羊膀豕胁,脂肤相半。 —— 《初学记》
5.鸟类等的翅膀。
wing;
6.另见 bàng;pāng;páng。

2pángㄆㄤˊ

基本解释

páng ㄆㄤˊ [膀胱]俗称尿脬,暂存尿液的囊状体,在骨盆腔内。

3bàngㄅㄤˋ

详细解释

1.——“吊膀子”( diàobàngzi )(方言。调情)
2.另见 bǎng;pāng;páng。

4pāngㄆㄤ

详细解释

1.浮肿。
getdropsy;
我头脸也膀了,腰腿也断了。 —— 《野叟曝言》
2.指(嘴或脸)向外突出、鼓起。
pout;
这王簪儿登时把那付奴脸,膀的有房梁高,也不搽脸了。 —— 《金瓶梅词话》
3.另见bǎng;bàng;páng。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69頁,第14

同文書局本: 第990頁,第15

標點整理本: 第956頁,第27

唐韻》:步光切;《集韻》:蒲光切,𡘋音旁。說文》:脅也。或从骨作髈。博雅》:膀,脅也。

又,《博雅》:膀胱謂之脬。詳胱字註。

又,《集韻》:鋪郎切,音滂 —— 脹也。

注解

〔膀〕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膀〕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ǎng、pá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旁

〔膀〕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肉,旁声。本义是肩膀。

〔膀〕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ǎng] ⑴ 胳膊的上部靠肩的部分⑵ 鸟类和昆虫的飞行器官 [páng] ⑴ páng ㄆㄤˊ [膀胱]俗称尿脬,暂存尿液的囊状体,在骨盆腔内。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下反切步光切頁碼130頁,第8

𦜶

異體

𦜶脅也。从𠕎㫄聲。

髈膀或从骨。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八反切薄荒反頁碼335頁,第7行,第1

髈脅也。從肉㫄聲。

反切………頁碼335頁,第7行,第2

膀或從骨。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下反切步光切古音第十部頁碼674頁,第2許惟賢300頁,第9

髈脅也。从肉。旁聲。

段注步光切。十部。

膀或从骨。

白话解释

膀,两腋之下的肌肉。字形采用“肉(月)”作边旁,采用“旁”作声旁。髈,这是“膀”的异体字,字形采用“骨”作边旁。

膀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58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343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268頁
4說文校箋第170頁,第20字
5說文考正第162頁,第16字
6說文今釋第577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1005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35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841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03頁,第5字
11標注說文第167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1306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4482頁
14通訓定聲第3671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343頁【崇文】第1369頁
16說文句讀第502頁
17古字詁林第四冊,第428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426頁,第1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