蒡字详情
蒡
艹部
共13画
上下结构
U+84A1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蒡字概述
〔蒡〕字拼音是(bàng),部首是艹部,总笔画是13画。
〔蒡〕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旁”,五行属木。
〔蒡〕字仓颉码是TYBS,五笔是AUPY86,AYUY98,四角号码是44227,郑码是ESWS,中文电码是5538,区位码是6182。
〔蒡〕字的UNICODE是U+84A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953,UTF-32:000084A1,UTF-8:E8 92 A1。
〔蒡〕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5386。
〔蒡〕字异体字是𦱘、𦾭。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08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48頁,第3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17頁,第28字
音《集韻》:蒲光切,音旁。《爾雅・釋草》:隱荵,蒡。見荵字註。
义又,《博雅》:繁母,蒡葧也。
音又,《唐韻》:薄庚切,音彭 —— 義同。
音又,《廣韻》:北朗切,音榜 —— 牛蒡子,藥名。《本草》:一名惡,實似蒲萄,核外殼如栗莍,一名䑕黏,一名大力子,一名蝙蝠刺,氣味苦寒無毒。《類篇》作牛𦾭,《唐韻》作𦱘。
卷目:考證・申集上 部首:艸部
愛日堂藏本: 第608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67頁,第18字
《爾雅・釋草》隱荵蒡。
謹照原文改蒡隱荵。
注解
〔蒡〕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蒡〕字拼音是bà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旁。
〔蒡〕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àng] ⑴ 〔牛~〕二年生草本植物,根多肉,根和嫩叶可食。种子(称“牛蒡子”)可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