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字详情
臣
臣字概述
〔臣〕字拼音是(chén),部首是臣部,总笔画是6画,是独体字。
〔臣〕字是独体字,五行属金。
〔臣〕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是男性奴隶。
〔臣〕字仓颉码是SLSL,五笔是AHNH,四角号码是71712,郑码是HA,中文电码是5256,区位码是1928。
〔臣〕字的UNICODE是U+81E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251,UTF-32:000081E3,UTF-8:E8 87 A3。
〔臣〕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380,属常用字。
〔臣〕字反义词是君,异体字是𢘑、𢘗。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臣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89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999頁,第13字
標點整理本: 第967頁,第77字
音《唐韻》:植鄰切;《集韻》、《韻會》:丞眞切,𡘋音辰 —— 事人之稱。《說文》: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白虎通》:臣者,纏也,勵志自堅固也。《廣韻》:伏也。仕於公曰臣,任於家曰僕。《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詩・小雅》: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义又,《前漢・王陵傳》:𨻰平謝曰:主臣。【註】文穎曰:惶恐之辭,猶今言死罪。晉灼曰:主,擊也;臣,服也 —— 言其擊服,惶恐之辭。《通雅》:發語敬謝之辭,猶主在上、臣在下,自然敬恐也。
义又,姓。《奇姓通》:唐臣悅,著《平𨻰紀》。
音又,《韻補》叶音禪。〈道藏歌〉:躋景西那東,肆覲善因緣;常融無地官,皆是聖皇臣。
注解
〔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臣部。
〔臣〕字拼音是chén,独体字。
〔臣〕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是男性奴隶。
〔臣〕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én] ⑴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⑵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愿奉璧往使。”⑶ 古人谦称自己。⑷ 古代指男性奴隶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植鄰切頁碼第93頁,第5字續丁孫
臣
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凡臣之屬皆从臣。
附注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甲金文)均象一豎目之形。人首俯則目豎,所以『象屈服之形』者,殆以此也。」
蔣注武則天新造字:𢘑。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六反切石眞反頁碼第252頁,第3行,第1字述
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凡臣之屬,皆從臣。
鍇注臣鍇曰:「通論詳矣。」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植鄰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471頁,第4字許惟賢第211頁,第7字
牽也。
段注以㬪韵釋之。《春秋》說,《廣雅》皆曰:臣,堅也。《白虎通》曰:臣者,繵也。屬志自堅固也。
事君者。
段注者各本作也。今正。
象屈服之形。
段注植鄰切。十二部。按《論語・音義》。𢘑植鄰切。古臣字。陸時武后字未出也。武后埊𢘑二字見《戰國策》。六朝俗字也。
凡臣之屬皆从臣。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鐘鼎文作□,篆作臣,臣伏君坐。《[尚書]》「臣妾逋逃」,臣,奴隸也,猶今滿人對君稱奴才也。
白话解释
臣,被牵拉。表示侍奉君王。字形像一个人屈服之形。所有与臣相关的字,都采用“臣”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像舉目仰視的樣子。金文二例,承自甲文之形,只是多了瞳孔,不影響其音、義。戰國文字二例,首例眼眶貫穿眼珠,次例則取像甲文之形,只是方向相反,而古文字原本可正、反書寫,音、義不變。篆文
繼自戰國文字第二例,完全相同。隸書作
,承自戰國文字第二例和篆文之形,作
則繼於戰國文字第一例。楷書之形,沿於隸書第一例以定體。以上諸形,都自象形之「目」變化而來。在六書中屬於變體象形。
臣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184頁,第5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255頁,第1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202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125頁,第1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118頁,第10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421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719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1687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612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75頁,第1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123頁,第13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917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3543頁【補遺】第16527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3288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251頁【崇文】第1001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357頁 |
| 17 | 說文新證 | 第224頁,第1字 |
| 18 | 章授筆記 | 第136頁,第1字 |
| 19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521頁,第1字 |
| 20 | 古字釋要 | 第320頁,第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