芾字详情

fèiㄈㄟˋㄈㄨˊ
艹部 共7画 上下结构 U+82BE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艹部

7画

4

10画 (芾)

上下结构

形声字

AGMH

TJB TYLB

EALI

44227

5372

6032

U 82BE

横、竖、竖、横、竖、横折钩、竖

芾字概述

〔芾〕字是多音字,拼音是(fèi、fú),部首是艹部,总笔画是7画

〔芾〕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巿”。

〔芾〕字仓颉码是TJB TYLB,五笔是AGMH,四角号码是44227,郑码是EALI,中文电码是5372,区位码是6032

〔芾〕字的UNICODE是U+82B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470,UTF-32:000082BE,UTF-8:E8 8A BE。

〔芾〕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3662

〔芾〕字异体字是巿𦬝

汉字解释

1fèiㄈㄟˋ

基本解释

〔蔽~〕形容枝叶幼小。
姓。

详细解释

1.——“蔽芾”( bìfèi ):形容树干树叶微小。
2.另见 fú。

2ㄈㄨˊ

基本解释

草木茂盛。
通“”。古代礼服上的蔽膝。
通“”。宋代书画家米芾,也作米黻。

详细解释

形容词
草木茂盛 。
luxuriant;
芾芾(茂盛的样子。同沛沛、肺肺、旆旆)
名词
1.通“”。古代礼服上的蔽膝。
knee hide;
朱芾斯黄,室家君王。 —— 《诗·小雅·斯干》
朱芾(红色蔽膝)
2.通“”。牵引棺材的绳索。
cord guiding the hearse;
赤芾金舄,会同有绎。 —— 《诗·小雅·车攻》
3.另见 fèi。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47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021頁,第14

標點整理本: 第989頁,第14

唐韻》、《韻會》、《正韻𡘋方味切,音沸。詩・召南》:蔽芾甘棠。【傳】蔽芾,小貌。

又,布蓋切,音貝 —— 義同。

又,《廣韻》:分物切,音弗 —— 草木翳薈也。博雅》:芾芾,茂也。

又,《韻畧》與韍同。詩・曹風》:彼其之子,三百赤芾。【傳】芾,韠也。〈小雅〉:朱芾斯皇。

注解

〔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芾〕字是多音字,拼音是fèi、fú,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巿

〔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fèi] ⑴ 〔蔽~〕形容枝叶幼小。⑵ 姓。 [fú] ⑴ 草木茂盛。⑵ 通“韍”。古代礼服上的蔽膝。⑶ 通“黻”。宋代书画家米芾,也作米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