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字详情

ㄇㄛˋ
艹部 共13画 上下结构 U+84E6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艹部

13画

10

21画 (驀)

上下结构

形声字

AJDC 86 、 AJDG 98

TAKM

EKGX

44127

7513

6175

U 84E6

横、竖、竖、竖、横折、横、横、横、撇、捺、横折、竖折折钩、横

蓦字概述

〔蓦〕字拼音是(mò),部首是艹部,总笔画是13画

〔蓦〕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莫、马”,五行属木。

〔蓦〕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马,莫声。本义是骑。

〔蓦〕字仓颉码是TAKM,五笔是AJDC86,AJDG98,四角号码是44127,郑码是EKGX,中文电码是7513,区位码是6175

〔蓦〕字的UNICODE是U+84E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022,UTF-32:000084E6,UTF-8:E8 93 A6。

〔蓦〕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5373

〔蓦〕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ㄇㄛˋ

基本解释

突然,意外。~地。~然。
上马。
超越。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马,莫声。本义:骑。
2.同本义。
ride;
蓦,上马也。 —— 《说文》蓦六駮。 —— 左思《吴都赋》
3.冒;冲(上来)。
burn with anger;
杨雄看了那妇人,一时蓦上心来。 —— 《水浒传》
副词
突然,忽然 。
suddenly;
蓦地;蓦然。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亥集上 部首:馬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55頁,第17

同文書局本: 第1444頁,第15

標點整理本: 第1438頁,第25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莫白切,音陌。說文》:上馬也。又,超越也。今俗猶言驀越、驀忽。李賀詩:煙底驀波乗一葉。

又,《集韻》:莫駕切,音禡 —— 登也。

注解

〔驀〕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馬部

〔驀〕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莫、馬

〔驀〕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mò] ⑴ 见“蓦”。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上反切莫白切頁碼323頁,第16

驀上馬也。从馬𦶛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九反切沒白反頁碼796頁,第1行,第1

驀上馬也。從馬莫聲。

鍇注臣鍇曰:「左思《賦》曰:『驀六駮。』」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上反切莫白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856頁,第2許惟賢811頁,第4

驀上馬也。

段注《吳都賦》曰:驀六駮。上馬必捷。故引伸爲猝乍之偁。

从馬。𦱤聲。

段注莫白切。古音在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上馬也。引申為猝乍,其義不可解也。

白话解释

蓦,蹬鞍上马。字形采用“马”作边旁,“莫”作声旁。

驀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35頁,第12字
2陳昌治本第803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613頁
4說文校箋第411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384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1385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36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747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042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51頁,第29字
11標注說文第398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3305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9599頁【補遺】第17456頁
14通訓定聲第1667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830頁【崇文】第3317頁
16說文句讀第1326頁
17章授筆記第402頁,第6字
18古字詁林第八冊,第479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915頁,第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