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字详情
藉
藉字概述
〔藉〕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iè、jí),部首是艹部,总笔画是17画。
〔藉〕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耤”,五行属木。
〔藉〕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艸,籍声。本义是作衬垫的东西。
〔藉〕字仓颉码是TQDA,五笔是ADIJ86,AFSJ98,四角号码是44961,郑码是ECEK,中文电码是5659,区位码是2969。
〔藉〕字的UNICODE是U+85C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249,UTF-32:000085C9,UTF-8:E8 97 89。
〔藉〕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3390。
〔藉〕字异体字是借、耤、蒩、𧃫。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41頁,第20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63頁,第4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34頁,第14字
音《唐韻》:慈夜切,音躤。《說文》:祭藉也。《易・大過》:藉用白茅。【註】薦藉于物。
义又,《禮・曲禮》:執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註】藉,藻也。【疏】凡執玉,必有其藻,以承于玉。《儀禮・聘禮》〔註〕:藉謂繅也,繅所以蘊藉玉。
义又,《孟子》:助者,藉也。【趙岐註】猶人相借力助之也。《戰國策》:藉兵乞食于西周。
义又,《前漢・薛廣德傳》:廣德爲人溫雅有醞藉。【註】寬博有餘也。
义又,《後漢・隗囂傳》:光武素聞其風聲,報以殊禮,所以慰藉之良厚。
义又,《綱目集覽》:身之所依曰藉。
义又,《釋名》:咀藉也,以藉齒牙也。
音又,秦昔切,音籍 —— 狼藉,離披雜亂貌。《前漢・江都易王傳》:國中口語藉藉,無復至江都。
义又,〈周語〉:宣王卽位,不藉千畝。《前漢・文帝紀》:其開藉田。
义又,《榖梁傳・哀十三年》:其藉于成周,以尊天王。【註】藉謂貢獻。
义又,《莊子・應帝王》:猿狙之便,執斄之狗來藉。【註】藉,繩也。
义又,《史記・武安侯傳》:今吾身在也,而人皆藉吾弟。【註】藉,蹈也。
义又,姓。《國語》:藉偃,晉大夫。
音又,《唐韻古音》讀胙。《史記・商君傳》〔註〕:《新序》論,周室歸藉。【索隱】藉音胙。
音又,《韻補》:秦二切。班固〈西都賦〉:原野蕭條,目極四裔;禽相鎭壓,獸相枕藉。
注解
〔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藉〕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iè、jí,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耤。
〔藉〕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艸,籍声。本义是作衬垫的东西。
〔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iè] ⑴ 垫在下面的东西。⑵ 衬垫⑶ 同“借”。⑷ 抚慰⑸ 含蓄⑹ 假设,假使:“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㈡ [jí] ⑴ 践踏,凌辱:“人皆~吾弟”。狼~。⑵ 进贡:“其~于成周”。⑶ 〔~~〕同“籍籍”。⑷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慈夜切、秦昔切頁碼第28頁,第1字續丁孫
藉
祭藉也。一曰艸不編,狼藉。从艸耤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反切慈乍反頁碼第99頁,第5行,第1字述
祭藉也,一曰:艸不編,狼藉。從艸耤聲。
鍇注臣鍇按:《易》曰:「藉用白茅。」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慈夜切、秦昔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67頁,第3字許惟賢第73頁,第2字
祭藉也。
段注稭字下禾稾去其皮。祭天以爲藉也。引伸爲凡承藉,蘊藉之義。又爲假藉之義。
一曰艸不編。狼藉。
段注此別一義。
从艸。耤聲。
段注慈夜、秦昔二切。古音在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說文》無借字,古只用藉字:藉手即借手,耤田即借田。
《說文》無借字。藉手=借手,籍田=借田。古藉、耤通用,借貸字當作耤。
《說文》無借(非真也)貸字。藉手即借手,耤田即借田。古藉、耤通用,借貸字當作耤。
白话解释
藉,祭祀跪拜时用的草垫。一种说法认为,“藉”是草料不加整编,狼藉的样子。字形采用“艸”作边旁,“耤”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字形從艸、耤聲。從艸,指以草製成的物品;耤聲,表示音讀。藉為古代祭祀時,用來放置祭品的草墊子。隸書、楷書皆承篆文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藉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52頁,第2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84頁,第9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80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38頁,第4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31頁,第16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13頁,第7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19頁,第3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543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74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1頁,第22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37頁,第11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311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810頁【補遺】第16251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854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95頁【崇文】第377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12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48頁,第6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一冊,第517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87頁,第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