裼字详情
裼
裼字概述
〔裼〕字是多音字,拼音是(xī、tì),部首是衤部,总笔画是13画。
〔裼〕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衤、易”,五行属火。
〔裼〕字仓颉码是LAPH,五笔是PUJR,四角号码是36227,郑码是WTRO,中文电码是5954,区位码是8151。
〔裼〕字的UNICODE是U+88F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068,UTF-32:000088FC,UTF-8:E8 A3 BC。
〔裼〕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7603。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下 部首:衣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81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19頁,第1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95頁,第5字
音《唐韻》:先擊切;《集韻》、《韻會》:先的切,𡘋音錫。《爾雅・釋訓》:袒裼,肉袒也。《詩詁》:去上衣曰裼。《玉篇》:脫衣見體也。
义又,裘單曰裼。《禮・玉藻》:裘之裼也,見美也。【疏】裘上加裼衣,裼衣雖加,他服猶開,露裼衣見裼之美,以爲敬也。
音又,他計切,音替。《詩・小雅》:載衣之裼。【傳】褓也。【箋】褓,夜衣也。
注解
〔裼〕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裼〕字是多音字,拼音是xī、t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衤、易。
〔裼〕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ī] ⑴ 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㈡ [tì] ⑴ 婴儿的包被。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先擊切頁碼第274頁,第4字續丁孫
裼
但也。从衣易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六反切星激反頁碼第702頁,第3行,第3字述
袒。從衣易聲。
鍇注臣鍇曰:「《禮》有裼襲、裼裎衣見内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先擊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582頁,第3字許惟賢第693頁,第6字
但也。
段注但各本作袒。今正。《人部》曰:但者,裼也。故此云裼者,但也。是爲轉注。序云:五曰轉注。建類一首。同意相受。𦒱老是也。《老部》曰:老者,考也。考者,老也。是之謂建類一首。同意相受。凡全書中異部而互訓者視此。裼訓但。但訓裼。其一耑也。在許當時確知訓裼之字作但不作袒。自許至今。經傳子史皆爲袒裼。不爲但裼。賴許書僅存。可識字之本形本義。又以今字改之。則古形古義不傳。且上文云袒,衣縫解也。裸裎裼下皆云袒也。不皆爲衣縫解乎。是許之不通甚矣。𦒱諸經傳。凡中衣之外上衣。裘則有裼衣。裼衣之外上衣。《玉藻》。裘之裼也。見美也。服之襲也。充美也。鄭曰:裼者,免上衣。見裼衣。凡當盛禮者以充美爲敬。非盛禮者以見美爲敬。禮尙相變也。按覆裘之衣曰裼。行禮袒其上衣。見裼衣謂之裼。不露裼衣謂之襲。鄭注《玉藻》曰:袒而有衣曰裼。以別於無衣曰袒也。經傳凡單言裼者,謂免上衣也。凡單言袒者,謂免衣肉袒也。肉袒或謂之袒裼。《釋言》、《毛傳》皆曰:袒裼,肉袒也是也。許君肉袒字作膻。在《肉部》。而袒作但。與裼互訓。裼爲無上衣之但。𧝹裎爲無衣之但。𡢔裎亦肉膻也。字與鄭異而義同。裼襲之制詳見《聘禮》注疏。
从衣。易聲。
段注先擊切。十六部。禮注曰:古文禮裼皆爲賜。《詩・斯干》假借爲𧝐字。
裼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539頁,第15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690頁,第2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524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352頁,第7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332頁,第19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200頁,第6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055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4205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773頁,第5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14頁,第16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344頁,第4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2850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8453頁【補遺】第17265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125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725頁【崇文】第2897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131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七冊,第611頁,第3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805頁,第1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