诼字详情
诼
讠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U+8BFC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诼字概述
〔诼〕字拼音是(zhuó),部首是讠部,总笔画是10画。
〔诼〕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讠、豖”,五行属金。
〔诼〕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言,豖( chù )声。本义是造谣,谗谤。
〔诼〕字仓颉码是IVMSO,五笔是YEYY86,YGEY98,四角号码是31732,郑码是SGS,中文电码是6157,区位码是5834。
〔诼〕字的UNICODE是U+8BF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836,UTF-32:00008BFC,UTF-8:E8 AF BC。
〔诼〕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4670。
〔诼〕字异体字是諑。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诼”,请参考“諑”字。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91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68頁,第7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42頁,第22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竹角切,音斲。《廣雅》:訴也、責也、譖也、𧨚也。揚子《方言》:楚以南謂愬爲諑。屈原〈離騷〉:衆女嫉予之蛾眉兮,謠諑謂予以善淫。【註】謠,謂毀也。諑,猶譖也。《元包經》:諑加于譎,傳曰:遭讒毀也。韓愈〈納涼聮句〉:拙謀傷巧諑。
义又,《韻會小補》:通作椓。引《左傳・哀十七年》又使椓之。【註】訴也。
注解
〔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諑〕字拼音是zhuó,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豖。
〔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uó] ⑴ 造謠譭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