谗字详情
谗
谗字概述
〔谗〕字拼音是(chán),部首是讠部,总笔画是11画。
〔谗〕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讠、𫥎”,五行属金。
〔谗〕字仓颉码是IVNUY,五笔是YQKU,四角号码是37733,郑码是SRRT,中文电码是6243,区位码是1887。
〔谗〕字的UNICODE是U+8C1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863,UTF-32:00008C17,UTF-8:E8 B0 97。
〔谗〕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5006。
〔谗〕字异体字是䜛、讒。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34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87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61頁,第21字
音《唐韻》:士咸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咸切,𡘋音饞。《說文》:譖也。《玉篇》:佞也。《正字通》:崇飾惡言,毀善害能也。《書・舜典》:朕堲讒說殄行。《莊子・漁父篇》:好言人之惡,謂之讒。《荀子・修身篇》:傷良曰讒。《說苑・臣術篇》:蔽善者,國之讒也。
义又,星名。《晉書・天文志》:卷舌六星中,一曰天讒,主巫醫。
义又,鼎名。《左傳・昭三年》:讒鼎之銘。【疏】讒鼎,疾讒之鼎。〈明堂位〉所云崇鼎是也。一云讒,地名。禹鑄九鼎於甘讒之地,故曰讒鼎。
音又,《廣韻》、《集韻》:士懺切;《韻會》、《正韻》:士監切,𡘋饞去聲 —— 義同。
音又,叶鉏弓切,音崇。《楚辭・九歎》:吸精粹而吐氛濁兮,橫邪世而不取容;行叩誠而不阿兮,遂見排而逢讒。
音又,叶銀炎切,音嚴。梁鴻〈適吳〉詩:欲乗策兮縱邁,疾吾俗兮作讒;競舉枉兮錯直,咸先佞兮唌唌。唌音延。
义又,《俗書證誤》:从二免,非。
注解
〔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讒〕字拼音是chá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毚。
〔讒〕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án] ⑴ 說別人的壞話,中傷他人。《説文•言部》:“讒,譖也。”⑵ 讒言,陷害別人的壞話。《詩•小雅•小弁》:“君子信讒,如或醻之。”⑶ 說壞話的人。《管子•君臣下》:“中外不通,讒匿不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士咸切頁碼第75頁,第26字續丁孫
讒
異體䜛
譖也。从言毚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五反切岑嵓反頁碼第216頁,第1行,第1字述
譛也。從言毚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士咸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398頁,第8字許惟賢第179頁,第18字
𧮂也。从言。毚聲。
段注士咸切。八部。
白话解释
谗,说别人的坏话。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毚”作声旁。
讒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151頁,第4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216頁,第4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171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104頁,第14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97頁,第13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346頁,第3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605頁,第3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1402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514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62頁,第12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105頁,第5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780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3122頁【補遺】第16456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562頁,第3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215頁【崇文】第857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299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109頁,第2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271頁,第5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