迆字详情
迆
迆字概述
〔迆〕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ǐ、yí),部首是辶部,总笔画是6画。
〔迆〕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也”。
〔迆〕字造字法是形声。《说文》本作“迆”。从辵( chuò ),也声。“迆”当从施( yì )省声。本义是地势斜着延伸。
〔迆〕字仓颉码是YPD,五笔是BPV,四角号码是34301,郑码是WYI。
〔迆〕字的UNICODE是U+8FC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806,UTF-32:00008FC6,UTF-8:E8 BF 86。
〔迆〕字异体字是也、迤。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03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53頁,第27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37頁,第17字
音《唐韻》:移爾切;《集韻》、《韻會》:演爾切;《正韻》:養里切,𡘋音以。《說文》:邪行也。
音又,《正韻》:迆邐,連接也。
义又,邪倚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戈柲六尺有六寸,既建而迆。【註】謂著戈於車邪倚也。
音又,《廣韻》:弋支切,音移 —— 亦邪行也。
注解
〔迆〕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迆〕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ǐ、yí,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也。
〔迆〕字造字法是形声。《说文》本作“迆”。从辵( chuò ),也声。“迆”当从施( yì )省声。本义是地势斜着延伸。
〔迆〕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ǐ] ⑴ 同“迤”。㈡ [yí] ⑴ 同“迤”。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移爾切頁碼第53頁,第40字續丁孫
迆
衺行也。从辵也聲。《夏書》曰:「東迆北,會于匯。」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以爾反頁碼第156頁,第7行,第2字述
衺行也。從辵也聲。《夏書》曰:「東迆北會于匯。」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移尒切古音第十六、十七部頁碼第289頁,第2字許惟賢第129頁,第11字
衺行也。从辵。也聲。
段注移尒切。十六十七部。
《夏書》曰:東迆北會于匯。
段注《禹貢》。
迆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103頁,第11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53頁,第6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128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72頁,第17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67頁,第13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231頁,第8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411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1022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353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42頁,第9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73頁,第6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555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2512頁【補遺】第16360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929頁,第4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55頁【崇文】第617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211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407頁,第1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193頁,第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