邈字详情
邈
邈字概述
〔邈〕字拼音是(miǎo),部首是辶部,总笔画是17画。
〔邈〕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貌”,五行属水。
〔邈〕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貌声。本义是距离遥远。
〔邈〕字仓颉码是YBHU,五笔是EERP86,ERQP98,四角号码是36301,郑码是WPNR,中文电码是6707,区位码是6967。
〔邈〕字的UNICODE是U+908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7000,UTF-32:00009088,UTF-8:E9 82 88。
〔邈〕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6270。
〔邈〕字异体字是藐、貌、𨓅、𨗿、𨘷、𨙁。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33頁,第1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67頁,第10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51頁,第13字
音《唐韻》:莫角切;《集韻》、《韻會》:墨角切,𡘋音㦝。《說文》:遠也。《正韻》:渺也。屈原〈離騷〉:神高馳之邈邈。又,〈九章〉:邈不可慕也。
义又,《爾雅・釋訓》:邈邈,悶也。
音又,《正韻》:輕視貌。與藐同。陸機〈謝平原內史表〉:振景拔迹,顧邈同「列」。【註】邈,凌也。
音又,叶莫卜切,音木。陸雲〈被命〉詩:聖敬遠躋,神道元邈;思媚三靈,誕膺天篤。
义《說文》本作𨘷。
卷目:考證・酉集下 部首:辵部
愛日堂藏本: 第740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74頁,第7字
《屈原・離騷》神高馳之邈邈。又《九章》邈不可慕也。
謹照原文改邈而不可慕。
注解
〔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邈〕字拼音是miǎo,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貌。
〔邈〕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貌声。本义是距离遥远。
〔邈〕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iǎo] ⑴ 遥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莫角切頁碼第55頁,第28字續丁孫
𨘷
異體邈
遠也。从辵䫉聲。
附注鈕樹玉新附考:「《隸釋》載漢碑有邈,而北海相景君碑『𧂀然高厲』、繁陽令楊君碑『貞皦𧂀倫』竝作䫉。又《詩・抑》『聽我藐藐』、《左・僖九年傳》『以是藐諸孤』,亦从艸,不从辵。貌為籀文䫉,此从籀文也。」
𨘷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107頁,第12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59頁,第9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132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76頁,第3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70頁,第15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244頁,第1字 |
| 7 | 說文探原 | 第1069頁,第2字 |
| 8 | 說文集注 | 第370頁,第2字 |
| 9 | 說文標整 | 第44頁,第4字 |
| 10 | 標注說文 | 第76頁,第12字 |
| 11 | 說文注箋 | 第578頁,第1字 |
| 12 | 說文詁林 | 第2583頁 |
| 13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468頁,第1字 |
| 14 | 古字釋要 | 第205頁,第5字 |
| 15 | 新附通誼 | 第8頁,第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