鞢字详情

𭗱

xièㄒㄧㄝˋdiéㄉㄧㄝˊ
革部 共18画 左右结构 U+97A2 CJK 基本汉字

革部

18画

9

18画 (鞢)

左右结构

AFAS

TJPTD

EEZF

44594

U 97A2

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竖、横、竖、竖、横、竖折/竖弯、横、竖、撇、捺

鞢字概述

〔鞢〕字是多音字,拼音是(xiè、dié),部首是革部,总笔画是18画

〔鞢〕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枼”。

〔鞢〕字仓颉码是TJPTD,五笔是AFAS,四角号码是44594,郑码是EEZF

〔鞢〕字的UNICODE是U+97A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818,UTF-32:000097A2,UTF-8:E9 9E A2。

〔鞢〕字异体字是𩋑𩋞𩎃

汉字解释

1xièㄒㄧㄝˋ

基本解释

马缰。

2diéㄉㄧㄝˊ

基本解释

〔~𩎃〕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衣带上用以佩物的金属装饰。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革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22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389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1380頁,第27

廣韻》:蘇協切;《集韻》:悉協切,𡘋音燮。玉篇》:䩞鞢,鞌具也。集韻》:䩞鞢,馬被具。說文》:能射御者佩鞢。

注解

〔鞢〕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革部

〔鞢〕字是多音字,拼音是xiè、dié,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枼

〔鞢〕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iè] ⑴ 马缰。 [dié] ⑴ 〔~𩎃〕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衣带上用以佩物的金属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