餪字详情

𭗱

nuǎnㄋㄨㄢˇ
飠部 共17画 左右结构 U+992A CJK 基本汉字

飠部

17画

9

18画 (餪)

左右结构

WYVD 86 、 WVDD 98

OIMBK

OXGG

81784

U 992A

撇、点、点、横折、横、横、竖提、点、横、撇、竖、横折钩、竖、竖、横、撇、捺

餪字概述

〔餪〕字拼音是(nuǎn),部首是飠部,总笔画是17画

〔餪〕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飠、耎”。

〔餪〕字仓颉码是OIMBK,五笔是WYVD86,WVDD98,四角号码是81784,郑码是OXGG

〔餪〕字的UNICODE是U+992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9210,UTF-32:0000992A,UTF-8:E9 A4 AA。

〔餪〕字异体字是𩞪

汉字解释

nuǎnㄋㄨㄢˇ

基本解释

古代的一种礼仪,女儿嫁后三日娘家送食物给女儿。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戌集下 部首:食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05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422頁,第25

標點整理本: 第1417頁,第31

廣韻》、《集韻》、《韻會𡘋乃管切,音暖。博雅》:餪、餫,饋也。玉篇》:餽女也。集韻》:女嫁後三日餉食,爲餪女。

又,《集韻》:奴亂切,音偄 —— 婚三日而晏謂之餪。

字林》譌从女,非。

注解

〔餪〕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食部

〔餪〕字拼音是nuǎ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飠、耎

〔餪〕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nuǎn] ⑴ 古代的一种礼仪,女儿嫁后三日娘家送食物给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