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字详情
骨
骨字概述
〔骨〕字是多音字,拼音是(gǔ、gū),部首是骨部,总笔画是9画。
〔骨〕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冎、⺝”,五行属木。
〔骨〕字造字法是会意。从冎( guǎ ),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是骨头。
〔骨〕字仓颉码是BBB,五笔是MEF,四角号码是77227,郑码是LW,中文电码是7539,区位码是2539。
〔骨〕字的UNICODE是U+9AA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9592,UTF-32:00009AA8,UTF-8:E9 AA A8。
〔骨〕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523,属常用字。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亥集上 部首:骨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63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47頁,第25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42頁,第56字
音《唐韻》、《韻會》:古忽切;《集韻》:吉忽切,𡘋音汨。《說文》:肉之覈也。《釋名》:骨,滑也。骨堅而滑也。〈靈樞經〉:腎主骨,張筋,化髓,榦以立身。《周禮・天官・疾醫》:以酸養骨。【註】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疏】謂似人之骨立肉中者。《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淸而散;屬地,濁而聚。
义又,牲骨。《禮・祭統》:凡爲俎者,以骨爲主。《儀禮・鄕射禮》〔註〕:以骨名肉,骨貴也。
义又,姓。《隋書・骨儀傳》:骨儀,京兆長安人。
义又,《唐書・東夷傳》:新羅,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別。
义又,苦骨,苦參別名。又,多骨,白荳𦶲別名。見《本草綱目》。
注解
〔骨〕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骨部。
〔骨〕字是多音字,拼音是gǔ、gū,上下结构。
〔骨〕字造字法是会意。从冎( guǎ ),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是骨头。
〔骨〕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ǔ] ⑴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⑵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⑶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⑷ 指人的品质、气概㈡ [gū] ⑴ 〔~朵儿( 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⑵ 〔~碌〕滚动(“碌”读轻声)。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古忽切頁碼第128頁,第8字續丁孫
骨
肉之覈也。从冎有肉。凡骨之屬皆从骨。
附注林義光《文源》:「冎者,骨形。象肉附於冎。」饒炯部首訂:「冎即骨之象形字,因形不顯義,而骨乃加肉以箸之也。人身惟頭多骨,故篆象人頭隆骨。」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八反切古沒反頁碼第331頁,第3行,第1字述
肉之覈也。從冎有肉。凡骨之屬,皆從骨。
鍇注臣鍇曰:「覈,核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古忽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656頁,第2字許惟賢第293頁,第1字
肉之覈也。
段注《西部》而。覈,實也。肉中骨曰覈。蔡邕注《典引》曰:肴覈,食也。肉曰肴。骨曰覈。《周禮》。丘陵,其植物宜覆物。注云:核物,梅李之屬。《小雅》。殽核維旅。箋云:豆實菹醢也。籩實有桃梅之屬。按覈核古今字。故《周禮》經文作覈注文作核。古本皆如是。詩殽核,蔡邕所據《魯詩》作肴覈。梅李謂之覈者,亦肉中有骨也。
从冎。有肉。
段注去肉爲冎。在肉中爲骨。古忽切。十五部。
凡骨之屬皆从骨。
白话解释
骨,肌肉所依附的坚硬组织。采用“冎”作字根,像是“冎”的框架上长有肌肉。所有与骨相关的字,都采用“骨”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三例,均像人骨的樣子,僅繁簡不同而已,屬象形。戰國文字第一例,上像骨形,下增「肉」為形,以示為「人骨」;第二例和第一例相同,僅在骨內增添紋路,更像骨形,篆文即承此形而來,由象形演變成從肉、冎聲,而聲符表義。隸書承自篆文之形,僅骨紋不同而已,不影響其音、義。楷書之形又貼近篆文之形。自戰國文字以下諸形,都以肉為形,以冎為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骨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254頁,第3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338頁,第4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265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168頁,第6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160頁,第7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569頁,第3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983頁,第3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2314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826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01頁,第8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164頁,第8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1274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4423頁【補遺】第16662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514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337頁【崇文】第1345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493頁 |
| 17 | 說文新證 | 第337頁,第1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四冊,第405頁,第3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423頁,第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