骾字详情

𭗱

gěngㄍㄥˇ
骨部 共16画 左右结构 U+9ABE CJK 基本汉字

骨部

16画

7

17画 (骾)

左右结构

MEGQ 86 、 MEGR 98

BBMLK

LWKO

71246

U 9ABE

竖、横折、横折、点、横撇/横钩、竖、横折钩、横、横、横、竖、横折、横、横、撇、捺

骾字概述

〔骾〕字拼音是(gěng),部首是骨部,总笔画是16画

〔骾〕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骨、更”。

〔骾〕字仓颉码是BBMLK,五笔是MEGQ86,MEGR98,四角号码是71246,郑码是LWKO

〔骾〕字的UNICODE是U+9AB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9614,UTF-32:00009ABE,UTF-8:E9 AA BE。

〔骾〕字异体字是𩩹

汉字解释

gěngㄍㄥˇ

基本解释

同“”。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亥集上 部首:骨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67頁,第18

同文書局本: 第1449頁,第29

標點整理本: 第1445頁,第1

唐韻》、《集韻》、《韻會𡘋古杏切,音梗。說文》:食骨留咽中也。【註】徐鍇曰:古有骨骾之臣,遇事敢刺骾,不從俗也。晉書・崔洪傳》:骨骾不同於物。集韻》:通作鯁。

注解

〔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骨部

〔骾〕字拼音是gě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骨、更

〔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gěng] ⑴ 同“鲠”。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下反切古杏切頁碼129頁,第6

𩩹

異體

𩩹食骨畱咽中也。从骨㪅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八反切根杏反頁碼332頁,第5行,第2

𩩹食骨畱咽中也。從骨更聲。

鍇注臣鍇曰:「古有骨骾之臣,遇事敢刺,骾不從俗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下反切古杏切古音第十部頁碼662頁,第3許惟賢296頁,第1

𩩹食骨畱咽中也。

段注《晉語》。籒曰:狹以銜骨。韋曰:骨所以鯁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骾之臣。《漢書》巳下皆作骨鯁。字從魚。謂畱咽者魚骨挍多也。依《說文》則鯁訓魚骨。骨畱咽中當作骾。按自髑至體皆言人骨。體者,緫上文言之也。髍者,人骨之病也。骼骴二文,則禽獸之骨。骾者,人哽於物。骨主謂人。故其字非人骨而從骨。其次則必先於駱骴也。

从骨。㪅聲。

段注古杏切。古音在十部。

骾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55頁,第14字
2陳昌治本第340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266頁
4說文校箋第169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161頁,第10字
6說文今釋第572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99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326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831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02頁,第5字
11標注說文第165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1286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4443頁【補遺】第16664頁
14通訓定聲第3687頁,第5字
15說文義證第339頁【崇文】第1353頁
16說文句讀第496頁
17古字詁林第四冊,第411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424頁,第1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