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字详情
鳄
鳄字概述
〔鳄〕字拼音是(è),部首是鱼部,总笔画是17画。
〔鳄〕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鱼、咢”,五行属木。
〔鳄〕字仓颉码是NMRRS,五笔是QGKN,四角号码是26127,郑码是RJBZ,中文电码是9653,区位码是8689。
〔鳄〕字的UNICODE是U+9CC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40132,UTF-32:00009CC4,UTF-8:E9 B3 84。
〔鳄〕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3424,属次常用字。
〔鳄〕字异体字是鰐、鱷、𧊜、𧍞、𩶍。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亥集中 部首:魚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31頁,第15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75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72頁,第16字
音《廣韻》:五各切;《集韻》、《正韻》:逆各切,𡘋音咢 —— 𧍞,或作鰐,魚名,似蜥蜴,出日南。《博物志》:南海有鰐魚,狀如鼉,斬其頭而乾之,去齒而更生,如此者三乃止。左思〈吳都賦〉:𮮢鼊鯖鰐。【註】鰐魚長二丈餘,有四足,如鼉,喙長三尺,甚利齒,虎及大鹿渡水,鰐擊之,皆中斷。《類篇》或作鱷。互詳鱷字註。
注解
〔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魚部。
〔鰐〕字拼音是è,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魚、咢。
〔鰐〕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è] ⑴ 鳄鱼。爬行动物。体长数米,头及躯干扁平,尾长。全身具硬皮和角质鳞。四肢短,善于爬行,也能游泳。性凶暴,捕食动物。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滨及江河湖泽中。《廣韻•鐸韻》:“鰐,魚名。”《文選•左思〈吴都賦〉》:“𪓟鼊鯖鰐,涵泳乎其中。”李善注引劉逵曰:“鰐魚,長二丈餘,有四足,似鼍,喙長三尺,甚利齒。”元陳孚《邕州》:“右江西繞特磨來,鰐魚夜吼聲如雷。”
卷别 :正文・亥集中 部首:魚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43頁,第2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80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78頁,第18字
音《集韻》、《正韻》𡘋逆各切,音咢 —— 本作𧍞,亦作鰐。《唐書・韓愈傳》:愈至潮,問民疾苦,皆曰:惡溪有鱷魚,食民畜產且盡,民以是窮。數日,愈自往視,令其屬秦濟,以一羊一豕投溪水而祝之。是夕暴風震𩃓起谿中,數日水盡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無鱷魚患。《秀水閒居錄》:鱷魚之狀,龍吻虎爪,蟹目鼉鱗,尾長數尺,末大如箕,芒刺成鉤,仍自膠黏,多於水濵潛伏,人畜近,以尾擊取,蓋猶象之任鼻也。
注解
〔鱷〕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魚部。
〔鱷〕字拼音是è,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魚、噩。
〔鱷〕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è] ⑴ 鱷同“鰐”。《龍龕手鑑•魚部》:“鱷”,同“鰐”。唐韓愈《鱷魚文》:“鱷魚睅然不安谿潭,據處食民畜熊豕鹿麞。”清魏源《秦淮燈船引》:“燕子磯頭峙猰㺄,朱雀航外横鯨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