鹀字详情

𭗱

ㄨˊ
鸟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9E40 CJK 基本汉字
三级汉字通用字

鸟部

12画

7

18画 (鵐)

左右结构

形声字

AWWG

MOPYM

BIOR

17127

U 9E40

横、竖、撇、点、撇、点、提、撇、横折钩、点、竖折折钩、横

鹀字概述

〔鹀〕字拼音是(wú),部首是鸟部,总笔画是12画

〔鹀〕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巫、鸟”。

〔鹀〕字仓颉码是MOPYM,五笔是AWWG,四角号码是17127,郑码是BIOR

〔鹀〕字的UNICODE是U+9E4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40512,UTF-32:00009E40,UTF-8:E9 B9 80。

〔鹀〕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中,序号7327

〔鹀〕字异体字是𪂐

汉字解释

ㄨˊ

基本解释

鸟类的一属,形体像麻雀,嘴形特殊,闭合时上嘴边缘与下嘴边缘不密接,品种很多。

详细解释

名词
鹀属( Emberiza )以及有关的属的、通常包括雀科(Fringillidae)内各属的各种粗壮嘴鸟 bunting。与典型雀之区别在于它们较多角嘴裂,以及常常在腭处有一骨质球状物。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亥集中 部首:鳥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66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490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1488頁,第27

廣韻》:武夫切;《集韻》:微夫切,𡘋音無 —— 鳥名,雀屬。

注解

〔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鳥部

〔鵐〕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巫、鳥

〔鵐〕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wú] ⑴ 见“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