鹗字详情
鹗
鹗字概述
〔鹗〕字拼音是(è),部首是鸟部,总笔画是14画。
〔鹗〕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咢、鸟”,五行属木。
〔鹗〕字仓颉码是RSPYM,五笔是KKFG,四角号码是67227,郑码是JJZR,中文电码是7725,区位码是8042。
〔鹗〕字的UNICODE是U+9E5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40535,UTF-32:00009E57,UTF-8:E9 B9 97。
〔鹗〕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5717。
〔鹗〕字异体字是鶚、𩀇、𪀝、𪄍、𪅴。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亥集中 部首:鳥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61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87頁,第36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86頁,第28字
音《唐韻》:與專切;《正韻》:于權切,𡘋音緣 —— 同「鳶」,鷙鳥也。从䒑、从屮、从鳥。
注解
〔𪀝〕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鳥部。
〔𪀝〕字是多音字,拼音是è、yuā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屰、鳥。
〔𪀝〕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è] ⑴ 同“鶚”。鵰屬。《集韻•鐸韻》:“鶚,鵰屬。或从屰。”㈡ [yuān] ⑴ 同“鳶”。《集韻•㒨韻》:“𪀝,《説文》:‘鷙鳥也。’或从弋。”
卷别 :正文・亥集中 部首:鳥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76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94頁,第36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93頁,第36字
音《廣韻》:五各切;《集韻》、《韻會》:逆各切,𡘋音咢。《玉篇》:雕,鶚也。師古曰:鷙擊之鳥,鷹、鸇之屬。陸佃曰:鶚性好峙立,每立更不移處,所謂鶚立。《本草》:一名魚鷹,又名鵰雞,又曰下窟鳥。《前漢・鄒陽傳》:鷙鳥累百,不如一鶚。《正字通》:鶚翔水上,扇魚令出,啖之,故名沸波。
注解
〔鶚〕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鳥部。
〔鶚〕字拼音是è,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咢、鳥。
〔鶚〕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è] ⑴ 鳥,性兇猛,背暗褐色,腹白色,常在水面上飛翔,捕食魚類。通稱「魚鷹」。